农历八月初一的陕北大地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
秋高气爽,空气中荡漾着麦穗成熟特有的香味,金黄色的麦田中有农人在收获着一年的喜悦。
极目所望,梁峁密布端是厚重,沟壑纵横却已繁茂,三秦大地之人文情盛自蕴藏在这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山势里了。
经前日事故,考古队上下对剑鸣和贼猴俱是起了变化,一个个目光中泛着崇敬的神情,学生们围着剑鸣、贼猴一口口“李哥”、“赵哥”的叫个欢快,冷漠的孙盛邦也主动帮着老杨头打起了马车,沉静的郝德轩教授更是表明凡事都需征询李队长的意见。看着众人的忙碌,剑鸣和贼猴反而有些无所事事,吊着个膀子懒懒地跟在队伍的后面。
考古队一行来到志丹县城已临近中午,在城门**验过防区路条,年轻的红军士兵礼貌而友善地放队伍进入城内。
这里原名保安,是红军进驻后为纪念牺牲的高级将领刘志丹,于今年四月更名为志丹县。县城夹山而建,南北长而东西窄,有两条纵横交叉的主干道,沿街整齐排列着各式灰瓦黄坯的土房。市面人声鼎沸,货物叫卖声此起彼伏,街道上飘荡着各色美食诱人的味道,只叫人馋涎欲滴。这中间多了些穿着灰色、蓝色红军衣裤的身影,熙熙攘攘中,倒也是和谐融洽。
城内分布有陕北特有的窑洞民居建筑,郝德轩教授钟情于传统民俗文化研究,执意要先去考察,剑鸣与贼猴陪伴前往。
窑洞依山傍势、冬暖夏凉,建筑就地取材,甚是便利。一些大户人家将窑洞与庭院建筑艺术相融合,门前蹲石狮,大门修门楼,门内有照壁、厢房,庭院分有二进、三进、三院、五院等多种型制,形成正窑与下院合为一体的建造格局,更有各色精美砖雕、木雕、石雕,造型古朴、隽秀,雕刻生动、细腻,以平和、自然的审美情趣创造出宁静有序的民居风格。
连续看过了七八座窑洞,郝德轩教授意犹未尽,望着那边山坡下的一处庭院,又兴冲冲地一路小跑了过去,只闹得剑鸣和贼猴在后面紧紧追赶。
转过一个山坳,迎面走出了六七个人来,其中一名竟是褐发碧眼高鼻梁的洋人。三人大感意外,不禁站住了脚。
洋人男子三十来岁,身材瘦高,穿着半新的褐色西服,黄褐色头发梳理整洁,高耸的鼻梁上一双活泛的蓝眼睛正神情激动地跟侧旁同样身高的中年男子说着什么。
待剑鸣再看向其身旁的中年男子时,竟是惊得目瞪口呆。
这男子四十来岁,身形魁梧高大、脸庞消瘦,一头蓬松的中分短发下露出宽宽的额头,高高的鼻梁上一双睿智而明亮的大眼睛看向前方,宽厚的左下巴处有一颗黑色的大痣子,一手举着半截烟卷,一边交谈一边正大步流星地向前走着,缀有补丁的灰色旧土布衣裤间竟焕发出一股子英武豪迈的气概。
那颗黑色的大痣子暴露出此人分明就是在江西“剿匪”时张贴的通缉告示里,被蒋委员长悬赏十万大洋的“匪首”——毛主席!
不想就是狭路相逢了!剑鸣和贼猴这瞧得是双眼发直、神魂未定,胸口处心跳声怦怦作响,一时竟有些倒不过气。
随行的两名年轻警卫也是一惊,赶忙分左右挡在面前,一双警觉、锐利的目光看向剑鸣三人。警卫神色肃穆,挺胸拔背,双脚前后微分,左手握拳紧贴侧身,右手按住斜跨的驳壳枪盒。
看这群人正要通过,郝德轩教授却是侧前一步,对高大男子拱手拜道:“请问,这位就是共党的毛先生吗?”
教授白净的脸上已通红一片,额头上渗出些明亮的汗珠。
“哦!敝人正是毛润之,请问这位先生是?”毛先生奇怪地看向郝教授,一口浓重的湖南话音询问道。
“在下郝德轩,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这是带领考古队要去宁夏省府的,不想与先生竟在此地碰面了。幸会,幸会!”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贵校之校名是于右任先生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是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啊!”毛先生展颜笑道。
“毛先生博闻强识令人佩服。”郝教授这才放松了些,微笑着回应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