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六部十四州
在九夏东洲这片土地上,曾有过一个混乱的年代,被称为六部十四州。
大约一千年多前。
当时统治中原大地的王朝还是大梁国,周边数十个国家均奉大梁为宗主,但是……天子不治国,社稷死君王。
皇帝血脉日渐凋零,整个王朝盛极而衰,这种转变来的太过突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从北方天关以北,云山附近的六个游牧部落突然一起发难,不到四个月就突破了绵延万里的天关大险。
没了天关的阻拦,游牧部落如同是狼入羊群,长驱直入,把整个北方打的溃不成军。
天地何其大,抬眼望去,却到处都是敌人。
北方已经沦陷,于是大梁旧部不得不南下,可是单单南下又如何是个办法?
逃到松陵,敌人杀到松陵。
逃到轩安,敌人攻破轩安。
逃到于都,敌人屠尽于都。
大梁一退再退,从当初的北方天关,退到南方端溪,整整两千多公里,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他们已经退无可退了,只能背水一战。
就在六个部落继续南下,想要一举拿下整个东洲的时候,在而今的南丰市附近。
邹城,丰城,幽城,端溪,南丰,士菱……
整整十四座城池,拦下了入侵者的铁蹄,
这十四座要塞铸成了一座血肉长城,数以万计的大梁士兵死在这里,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十四台绞肉机就死死守在这里,一动也不动,守住了大梁最后的尊严。
可是皇族血脉已经彻底断绝,王朝内部也是群龙无首,十四座城池各自为政,谁都不愿听从别人的命令,敌人又几乎已经占据了整个中原,兵强马壮,一隅之地安能抗衡?
眼看要塞就要被六部逐个击破,就在这时,一位旷世奇才——鬼才王奉,横空出世,提出了一个跨时代的想法。
十四座城池共同组成一个新的王朝,通过商议决定王朝的每一步还怎么走,现代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联邦制的雏形,但是在当时,这个想法可以说是震惊了所有人。
在那个皇帝就是天的年代,第一次出现了“议会”和“联邦”的概念。
在王奉的说服下,十四个城池更名为十四个州,一个跨时代的新的王朝,“燕国”诞生了,尽管还只是雏形,但却已经初露峥嵘。
那时候六部在中原的统治也岌岌可危,他们急于求成,想要尽快攻破十四州,可是却被燕国死死的拉入了战争的泥潭,南边还在打仗,北方就已经在大梁残部的搅动下风起云涌。
结果可想而知。
燕国开始了反攻,大梁残部也趁机复国,建后梁,两国联手,花费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才终于将六部赶回了云山以北。
而后梁也自知不敌燕国,不想再生战乱,便甘退西北,将中原丰饶之地让给了燕国独享。
此时的燕国虽已拿下中原,但是六部大军仍在天关以北虎视眈眈,十四州经过商议,最终在王奉的提议下,决定“天子守国门”,将首都定在了紧挨着天关的“稽京”,并将“稽京”更名为“燕京”。
燕京也就此成为了往后一千年里几乎所有中原王朝的首都。
直到九夏一统全球,又将“燕京”升格为“燕洲”,一城一大洲。
九夏也因为从历史上看到了燕国后期联邦制的种种弊病,最终并没有走议会制,反而是继承了皇帝集权的制度。
在和平了几百年的九夏,六部十四州这样的乱世年代,极其受到追捧,诞生了许许多多这个年代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其中就包括《乌尔万展录》,其实乌尔万世界中南联盟与北帝国的对抗,便是隐隐在映射六部十四州时期的南北对峙。
而那个横空出世的鬼才王奉,则正是蓝海的原型。不同的是,现实中王奉只是一个小小的幕僚,并没有同蓝海一样功成名就。
而被蓝海倾注了半生心血的霍陆斯塔,又与天子守国门的燕京何其相似。
不过《乌尔万展录》毕竟还是架空异世界,与那个时代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大,而以六部十四州为背景创作的故事中,其中就有一部《南丰传》的小说较为出名。
小说讲述了在六部十四州的中期,云山六部与燕国僵持不下,各派武林高手纷纷前往前线帮助燕国抵抗六部的进攻。
而男主就是从一个乞丐修炼了逆天神功,一步一步合并各大门派,成为南丰城主,并最后驱逐六部,一统天下,建立大燕的故事。
其中就正有两个这样的角色。
端溪双剑绝。
啄星剑南云凌,揽月剑北堂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