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儿不可!”伯父王宏急道。
“三弟你于我王氏立有大功,怎能逐你!”大哥王盖的出发点,在于有功不可罚。
“三弟,没有家族庇护,在这乱世你该如何自保?”二哥王景更为关心这弟弟的安危。
王定长跪于地,只是默默听着众人说话,也不言语。
王允看着眼前跪伏于地的三子,深凝着眉,一下一下地捋着长须。
沉默良久,王允终于开口了。
“前日陛下擢你为羽林郎,秩比三百石,为父为你前程计,向陛下讨要一番,迁你为秩三百石的一县之长如何?再高的职位,却不合适了。”
王定既惊且喜。
惊的是父亲竟然看穿了他出并州谋一地自立的想法。毕竟并州的资源终究还是要传承到大哥身上,自己就算分到,也很有限。
喜的是到底是亲爹,许了自己一个县长之位,他原本还想着只能当同级的县丞或是县尉呢。
正印官俸禄比佐贰官高的不多,但手中权力却强出不是一星半点。
王允见三子面露喜色,目光也是温柔了许多,嘴角隐隐带上了笑意。
“莫要高兴得太早,你能选的县所却是不多。我王家在北方还能有些能量,一过河水往南,却是左右不得了。”
王定点点头,他也知道王家的处境,本就是影响并州左近的范围。
跟董卓迁都后,在三辅之地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可如今被李郭赶出长安,再想影响关陇,却是不能了。
王允继续道:“河内张杨,与我有旧,且忠心汉室,若你皇命在身,在他麾下谋一县长,当不成问题。”
老爹让他去河内。
但王定不愿意。
只要老爹活着,目标就定然是拿下长安雒阳,奉帝还都。
这是一个忠贞汉臣的执念。
若是战事不力退回并州,那河内便会是将来并州集团南下的必经要地。
那他王定,自然得服从家族的利益。
‘那不成了个桥头堡么!我还怎么单干!怎么起飞!’
王定心里嘟囔,嘴上也拒绝的毫不客气:
“阿翁,儿子不想去河内。”
王允一怔,颇为玩味的看向王定,看来这小子是早有图谋呀。
“那你想去哪里?”
“儿子斗胆,请阿翁迁我为灵寿长!”
“灵寿?”
几张嘴同时念叨起这个地名。
灵寿位于并州以东,隔太行山而望,属常山国,紧邻冀州、幽州。
“三弟为何要选灵寿?那袁本初与公孙伯圭激战正酣,常山免不了要受到波及。”王景虽然性子有些软,但出身世家,对天下时局还是有些了解的。
“你二兄言之有理,灵寿颇不平定,你可考虑妥当了?”王允也有些担忧。
“阿翁且宽心,既然儿子敢去,自有应对的手段。”王定语气颇为坚定。
王允抬眼看去,倒觉着三子此时风发的意气,颇有些自己出任豫州刺史时的风采。
“既然你心智坚定,为父也不阻你。虽说封国二千石以下官员由封王任免,但这常山王竟被黄巾蛾贼吓得弃国而逃,想来朝廷任命灵寿长,无人再敢置喙。”
此番言罢,王允倒是觉着有愧于老三,毕竟是立有功勋的,如今却算是被放逐出权力中心。
虽说这是王定自己选的路,况且也符合世家分散风险、避免内卷的利益要求。
可,心里就是愧疚。
谁知这愧疚,竟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