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组办公室的南面的墙壁上是一处公告栏,公告栏中有一大部分内容是我们重案组的组织架构。重案组的所有人员,不论是负责人、队长还是队员的名字都陈列在上面。而且黄森还让我们把每个人的照片也附上去,他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形成一个紧密的团队。
之前一直没注意,今天我看到的时候感觉黄森贴在墙上的这张照片至少比现实里看起来年轻了10岁。而老陈的这张照片看起来无精打采,不会是刚起床照的吧?
“文哥,找你半天了。你在这个地方干嘛呢?”
“没什么,在想这个案子,不自觉跑到这边来了。恩,小丽,你来了也快一个月,感觉如何?”
“还好,只是加班有点多。刚来的时候我一个人也不认识,这面墙还帮了我许多忙。我把我们重案组的组织架构拍了下来,遇到不认识的人,我就翻开相册一个个找。”
“真有你的,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不是我,是老陈找你。让你去档案室一趟。”
“哦,那你去看下韩广的行动轨迹调查的怎么样了。”
“好的!”
“还有,把墙上的照片换一张,除了你哪有人把大头照贴上去的啊?”
没有理会刘丽的哀嚎,我朝着档案室的方向迅速离去。
档案室在修建的时候就考虑过要运送各种资料,所以就直接设计在一楼。并且常年都用排气扇通风,只要一走到档案室前的长廊你就能感觉到迎面吹来阵阵的微风。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不断在进步。如今各种电子档案库不断兴起,放在这里的档案也大多是以前的一些卷宗资料了。
走进档案室,顿时觉得视野开阔了不少,整个空间比我想象的要大许多。位于档案室的东南角老陈早已在那等候多时。
“嗨,老陈,怎么了?“
“哦,你来了啊。我想了很久,这件案子不管怎么看都和20年前的那些案子十分相似。”
说完,老陈便把一份档案袋递给我,上面写有醒目的几个红字:《4.25连环杀人案》。我接过卷宗仔细阅读上面的内容。
1997年4月25日,王某被发现死于家中,年龄2岁;
1997年9月4日,郑某遇害,年龄3岁;
……
1998年12月30日,邓某,年龄23岁;
1999年1月15日,杨某,年龄29岁。
我越是往下看就越是觉得这份档案愈发沉重,凶手极其狡猾,没有留下任何脚印和指纹。当年的调查人员只知道他是一名身材高大的男性,30岁上下,右眼下面有一颗痣。
凶手的手法极其残忍却富有规律,将死者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话,他们的年龄是构成了逐渐增大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以及被破坏的支离破碎的家庭。凶手还极其嚣张的在现场留下被害人名字拼音的缩写加上年龄的字样,也因此被叫做“质数杀人魔”。
看完档案,我明白老陈这些年背负的实在是太多了,没有侦破的悬案就像随时悬挂在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让人彻夜难眠。
我放下手中的档案双手抱胸:“知道这些作案细节的有哪些人?”
“除了凶手,就只有当时参与的刑警知道。”
“黄队也知道吗?”
“我给他说过了。”
“哦?那他怎么说的”
“他不同意我把两个案件一起调查。一是现在我们人手不够,二是我们就算研究以前的案件也对这起案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是啊,这个案件以前就是悬案,20年过去了,能记得当年事件的人就更少了。”
“哎,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只是,我,我不甘心啊!”
“23年过去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个相似的案件出现,我不能放弃这次机会了。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大概这次案件就是我最后的机会了。所以现在我只想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哪怕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无所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