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阅读提示:飞云阁坍塌,寿王托梁换柱被立为太子;八卦为伏羲所创,文王发扬光大。)
话说两圣三皇做出了改朝换代一举四得的决定,元始天尊和老子在玉虚宫中凝练先天至宝封神榜不提,再来说那主动请缨暗中行事的伏羲,轩辕以及炎帝三皇。
这三皇从玉虚宫内回到了火云洞,仔细的揣摩元始天尊“支持其中一家,再令朝歌中发生点变故”这句话。
前半句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说在八百镇诸侯之中选取出一位来,扶持他取代成汤天下即可。
但是话虽好说,但是事情还是有些难做的。
这个人必然是不能随意选取出来的阿猫阿狗,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贤仁才足以使得天下归心,而且还要能够听话,如果让他取得了天下之后,他不听阐教之言,不尊三皇之道,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还有很明显的一点,这个人选取出来之后,必定应该是坦诚的告诉他,我们逃扶持你,使你成为这大地的主人,你敢还是不敢?
答案也是很简单的,一是敢,二是不敢。
前者还好,双方一拍即合,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是万一是后者,对方忠君守臣之心严重的话,就有可能会通报给成汤君主。
一旦这样就会给后续的工作展开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所以,这前一句选定人选是一个大问题。
既然这是个大问题,那么不妨就先来看看元始天尊的后半句:再令朝歌发生变故。
朝歌发生什么样的变故,才能够导致改朝换代的顺利进行呢?
很显然,这种事情有脑子的人都可以想到,那就是让老皇帝驾崩,皇子们自然是都会图谋着皇帝宝座,那样就会纷争四起,内战发生,改朝换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回到火云洞不久,伏羲便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嗯,大哥所言甚是。”轩辕点了点头,赞同伏羲的话道:“想那帝乙正好有三子,长子微子启、次子微子衍、三子寿王,刚好还没有立出太子,入主东宫,现在我们若是将那帝乙弄死,这三个皇子必定会竞争皇座,即便最后某个皇子胜出,也会大大折损成汤实力。”
“哈哈,不错,正该如此。”炎帝也是哈哈一笑,接着道:“天下一旦无主,群雄并起,我们兄弟也就好在其中选出我们支持的人了。”
“既然二位兄弟都赞成我的意见,那么我们现在便隐了身形,去到那朝歌之中看上一看吧。”伏羲是个行动派,当即就做出决定道。
就这样,三皇借了土遁,很快便来到朝歌之中。
左转右转之后,终于在御花园中寻找到了那帝乙皇帝。
原来今日是那帝乙皇帝的寿诞之日,所以全国大赦一天,帝乙皇帝也正携带着他的三个孩子,满朝的文武,并东南西北四镇大诸侯在御花园中赏花。
或许是已经游玩了半天有些累了,三皇到来之时,帝乙皇帝正在御花园的飞云阁中休憩。
三皇见到帝乙坐在那飞云阁中,当即就是心中大喜,三人相互看了一眼,而后轩辕走了出来,暗中抬手对着那飞云阁的一根柱子打了一招,抽身离开。
要知道成汤的建筑都是实实在在的,这飞云阁的一根柱子若是倒下,恐怕会立刻将帝乙皇帝拍死在其中。
眼见着柱子突然倒塌,帝乙皇帝已经来不及躲闪了,突然有一少年挺身而出,双手猛地将已经有些偏移的断裂柱子抱住,成功避免了帝乙皇帝的厄运。
此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帝乙的第三子寿王,也就是后来的纣王。
随后,足足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寿王纹丝不动的抱住柱子,再召唤了瓦工泥浆重新修葺了飞云阁。
眼见到此情此景,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直接便是跪伏于地:“今寿王救驾有功,恳请大王立寿王为东宫太子。”
回想到寿王心思灵敏,今日又展示出力大无穷的一面,帝乙也是非常高兴,当即就答应了群臣的请求,直接立了寿王为东宫太子。
按说这一击没有害死帝乙,还让他选出了接班人,三皇应该很扫兴才对,其实不然,他们此刻的心情是非常的高兴的。
为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