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阐人二教人间会合
(本卷阅读提示:文王姬昌对于杀子之仇以忠君爱国之理压下,邀请姜子牙出山前后表情做作,动作浮夸。)
上一回中说道在雷震子的帮助下,姬昌终于飞过了无关,来到金鸡岭中,雷震子拜别文王后回山不提。
再说那文王,独自一人,又无马匹,步行一日,文王年纪高迈,跋履艰难,抵暮见一客舍,文王投店歇宿,次日起程,囊乏无资。
店小二曰:“歇房与酒饭钱,为何一文不与?”
文王曰:“因空乏到此,权且暂记,俟到西岐着人加利送来。”
看官,见此文王之行,可有圣人之状吗?
或者提前说明他日送来请求住宿,或者免费借宿一晚才是正道,岂有先做事后说明理由之理?着实可笑。
再说二人争吵之际,店主出来了解了事情的详情,继而姬昌向那店家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得到了店家的款待,并借了店家的一头毛驴,由店家陪同才回到了西岐城中,医药调理好了身体,这才想起来给与钱财打发了店家离去。
看官,所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训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今日这店家不辞劳苦关闭了店门,亲自送姬昌回到西岐,与姬昌而言可谓是有大恩情的,不然以他老迈之身回到西岐何其辛苦,姬昌竟然只是予以钱财,甚至是数日之后,着实让人无语。
在说那西岐朝中,这一日文王升殿,与诸文武谈及过往都是叹息不已,内有散宜生和南宫适二人,前者详细的分析了天下的大势,提出“朝歌不久属他人矣”的观点,后者强烈建议“杀进五关,围住朝歌,斩费仲、妲己於市曹,废弃昏君,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忿。”
姬昌以忠君爱国之理斥责他们二人,实在是可笑之极!
如果果真忠君,夸官之日何必逃走?如若果真爱国,为何不直谏君王,以正其乱?
再说那南宫适眼见姬昌如此,便即提出了长公子伯邑考进朝歌献宝被醢尸,也是理当攻入朝歌,为伯邑考报仇建议。
那姬昌回答:“吾子自取其死,任天子肆行狂悖,天下诸侯自有公论。孤既归国,当以化行俗美为先,民丰物阜为务,但愿叁军,身无披甲胄之苦,民不受惊慌之灾,即此是福,即此是乐。”
看官,此显然不是姬昌心中之话,刚回到西岐他就吐出了几块伯邑考的肉,现在怎么可能说伯邑考是自取其死呢?
所谓达者兼济天下,今西岐兵多将广,不思推之天下,而仅仅是保全己国,实在是为了休养生息,避免在天下诸侯纷争之时贸然进入战局,可能导致自己实力受损。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尚没有得到三皇的指使,不敢有什么过分的举动,既然在羑里七年的事件都忍了,再忍他个几年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说那姬昌接着便是提出了铸造灵台,挖去沼池之时,故作为难表现。
想当时天下,诸侯若不剥去人民,人民已是深感其恩,今日姬昌造此二物,给予钱财,更言是为了百姓占验灾祥而设,做作之处是不足言表。
是夜,姬昌睡觉,时至叁更,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後一声响亮,火光冲霄,文王惊醒。
次日那散宜生解梦越:“今主上梦虎生两翼者,乃熊也。”
肋生双翼的虎不思飞虎而是熊?
何其可笑可笑,若不理解成姜子牙道号飞熊,散宜生早得文王示意,何不说出此梦中之兆实乃指的是朝歌之中的武成王黄飞虎,岂不更是恰当?
文王因此梦想,传旨回驾,心欲访贤,以应此兆不题。
再说那姜子牙,自从弃却朝歌,别了马氏。土遁救了居民,隐於溪,垂钓渭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