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谢正方一辩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陈词,下面有请反方一辩为我们陈词。”
主持人说完后,化学工程学院的一辩站了起来微微向裁判和观众鞠躬,然后向主持人微微鞠躬道:
“各位评委老师,主持人,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刚刚正方一辩问了在坐各位三个问题,我就代表大家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对方一辩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人对我们说,我们的人性是恶的,我们会不会同意,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个提问的人是不是很坏!(全场大笑)我的回答是,我们会同意,我们也认同,但是我们会用我们的理智去克制我们本身的恶,去发扬后天的善。(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二个问题:对方一辩问,为什么当我们隔着屏幕看到灾区受难的人们,便会心生怜悯,当我们看到那些深入灾区救助的事迹,都会感动,恨不得马上赶到救灾现场,这正是我们儒家教化的结果,而非与生俱来,大家想一个问题,在原始社会,部落生活的时候,其他部落发生灾难,别的部落会有这样的表现吗?显然不会,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恰恰是因为从秦汉,到隋唐,再到宋元明清,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社会大融合,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熏陶,致使我们是一个文明的国度,善良的国度,那么我们的善良从何而来,我们的善良恰恰是被教化,被熏陶而来。试想一个问题,如果人性本善,会有日本侵华战争吗?会有八国联军进BJ吗?这些历史事件恰恰证明人性本恶,这些国家没有被教化出善来!(掌声)
第三个问题:能够评价人心善恶的是什么心,这是一个好问题,但对方混淆概念,如果对方认为能够评价人心善恶的是善心,那我倒想反问一下,为什么不是恶心呢?我的回答是评价人心善恶的是人的理智,是人的学识,是社会的道德标准,是社会的风土习俗。(掌声)
我方今日的观点是:人性本恶,首先,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我们所说的人性本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天生的就是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