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世琦想家了呀。”立身端着酒盅笑呵呵地。
“有你小子衣锦还乡的时候。”伯玉垒站起身来,拍拍世琦的肩膀。
席间,伯玉垒说起伯家的酿酒秘方,基本上每代有传承,也有改进,改进的都写在最后,所以这秘方越传越多。酿酒秘方当你读懂了,就发现它不单单是秘方,还是家族精神,这里头讲究阴阳平衡、因时制宜、知止后定、性静情逸,妙不可言。这秘方是伯家精神和财富的传承,是祖上留给后人安身立命的宝藏。可是,它在伯玉堂引起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了。本以为伯家秘方,世间再也没有,自己是家族罪人,好在上天有惜物爱人之心,多年以后,伯玉垒发现了秘方副本。
伯玉垒讲,他的妻子去世之后,偶然机会,他晾晒妻子留下的给孩子们包衣服的绸布包袱,往晾衣绳上一搭,他发现有点不对劲,里头好像有略硬的东西。他把包袱从晾衣绳上扯下来,细细端详,这本是一整块红绸子,无一处破损,但正中却有一个补丁,隔着阳光看,补丁里头厚厚的,摸了摸,有略硬的东西。
伯玉垒赶紧拿到内屋,小心拆开补丁,发现是一沓用线订好的手抄书,翻开一看,竟然是伯家秘方抄写本,全部是妻子的笔迹,显然是妻子生前,悄悄抄了一份秘方副本。
伯玉垒两手端着秘方,仔仔细细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自言自语道:“没错,这是璇玑的笔迹,就是伯家的秘方,现在独此一本,多亏璇玑远见卓识。”说完悲喜交加,老泪纵横,自此以后,伯玉垒将秘方随身揣着,再不肯离身。
秘方副本最后,有一个五加皮酒调制方法,不是伯家的,而是伯玉垒老丈人林家的,妻子注明了来历。
原来,伯玉垒的老丈人林明德,走南闯北买卖药材,有一年冬天走到广州西关,因湿寒突然腿痛,到一家药铺买五加皮。因是同行,跟陈姓老板说得投机,药铺老板非常热心,教了他五加皮调配白酒法。
其实这个老板并不姓陈,而是姓黄,林明德不知而已。
这个黄老板是乾隆朝的黄太医,有一年随乾隆帝南巡,当时的皇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犯了风邪湿毒病症,黄太医根据《本草纲目》精心调制了五加皮酒,治好了皇子永琰的病,乾隆帝龙心大悦,封五加皮酒为宫廷御酒。后黄太医厌倦宫廷斗争,隐姓埋名,来到广州西关开药铺,才遇到了林明德,将此法传授于他。
伯玉垒按照伯家酿酒秘方,又教了他们近半年,立身、世琦几个酿酒技术大有改进,他们酿出的白酒,醇香甘冽,回味无穷。
眼看要隆重开张了,衣伯两家商量后,给酒槽坊取名“聚福堂”,确定这件事,只用了一刻钟。然而,关于谁做东家管事的事情,双方僵持了好几天,差点吵起来。最后的结果,是伯家吵赢了。
伯玉垒说,自己太浪荡,立身说,自己爱喝酒,会误事,都不肯做东家。大家都推衣传广做东家,衣传广扶了扶帽子说,自己岁数大了,黄土埋了半截,还是让下一辈年富力强的做东家,自己帮忙就是了。于是衣世琦做名义上的大东家。
世琦问,掌柜的从外边聘几个,世珍笑说,我们这么多人,不用外人做掌柜,有什么,你尽管吩咐就是。
立身也笑,说,世珍就是大掌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