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令行禁止,严不可犯”
清晨张府,一风度翩翩的男儿正在院落手捧《吴子》迎着徐徐秋风大声朗读着。
这是张渊一直留有的加强记忆的习惯,这几天是给张渊闲的够呛,每日之事,不过读读《吴子》看看《左传》。四处走走,按时用膳。
张渊明白,拜凌操为师不过是为了学习些经验与武艺,这兵法与谋略还是得靠自己。
“渊儿~”张允身着长袍,腰系玉佩,慢步走向张渊。
“又在看兵书呐?”张允拍了拍张渊的肩膀,笑着问道。
张渊亦是笑着点了点头:“是不是侄儿将您吵醒了?”
“非也,叔父今日要拜访好友,需即刻前往。”张允摆摆手向张渊解释道。“对了,渊儿对徐州战事有何看法?”
二人并排走向府门,张渊意在送叔父出府,张允意在考侄儿进退。
“侄儿以为,徐州不日可破,曹操战旗下又将多填一州。”
张允闻言停了下,抬头问道:“为何啊?”
“徐州好似一把利剑,抵在曹操咽喉,不除吕布,曹操难有进展。在者大将军袁绍意在中原,不尽快收拾掉吕布,曹操腹背受敌,难以抵抗,这些都是曹操必须快速灭掉吕布的原因。”张渊侃侃而谈,这时,已经到了府门外,下人早备好马车,等在门前。
“哈哈哈……渊儿年纪轻轻,眼光不凡,大善!”张允大笑着称赞张渊。
“这些不过渊儿的猜测而已。”张渊被夸得脸色微红。到底还是十七八的年轻人,夸奖一俩句就害羞了。
“他日我请一人来府上引见与你,他的看法可谓跟你不谋合而,你二人也是年纪相仿,相信定会成为挚友的。”张允一边说一边上马车。
“渊儿,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要驾驭兵法,莫要要兵法牵制于你。”临行前,张允还不忘提醒张渊一句。
“是,渊儿谨记。”张渊点头受教。
送走张渊,张允转身又回到庭院内。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兵以治为胜,不在众寡……。”
泾县孙策军营……
“伯符,如今陵阳山越也已平定,丹杨郡仅剩下这泾县太史慈一人,既已成孤军,伯符即可将其困在泾县,不日太史慈便可不攻自破。”看这献计之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犹如潘安再世,人称“美周郎”的周瑜周公瑾是也。
“公瑾所言甚是,闻太史慈武艺高强,治军有方,若是强攻,恐怕会伤亡不小啊。”老将程普听周瑜言后世连连点头,十分赞成。
此时帐内其余众人也是纷纷点头附议。
主座一人转过身来,嚯……如此神采英拔,浓眉大眼的血性男儿,不是孙小霸王孙策,还能是何人?
思虑片刻,孙策道:“如此,便从诸公之计,凌校尉率领本部,围守东门,程老将军,率军围守西门,周泰、蒋钦率军围守北门;其余人便随我围守南门;诸将每隔日摇旗呐喊击鼓佯攻即可。”
古有兵法“围三缺一”那是针对外有援军并且城内粮食充足的情况,不可全面封死,必会激起城内守城士兵的誓死抵抗,造成更大的伤亡。然而此刻泾县内,太史慈是孤军逃往此处,坚持不了多久。其实孙策有信心将泾县一举攻破,只是想保留自己的兵力,他日还要攻取豫章,便从了周瑜计,将太史慈困死在泾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