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看着被攻破的广宗城久久不语,而且张角的死太过蹊跷了,就在几天前刘易还见过这位以传说中的人物,当时的他虽然看起来有些憔悴,但也不至于突然暴毙。
“阁下何人,既然到了便出来一叙吧。”
深夜里广宗城内,张角住所处,张角坐在书桌前低着头翻阅着桌面上各路战报,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看向房梁处。
“不愧是天公将军,瞒不过你。”
只见房梁处跳下两个黑衣人,其中一个容貌俊秀,身长七尺的少年,正是刘易,而另一个就是一直贴身保护刘易的李阳。
“阁下何人,为何深夜到访?”
张角放下手中的战报,依旧镇定的看着刘易,丝毫看不出他有任何的慌乱,这让刘易有些诧异,这是对自己的实力有绝对是自信,还是要认准自己不是来杀他的?
“天公将军,难道不怕我是来取你项上人头的吗?”
张角却是微微一笑,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刘易面前,邀请他到一边的茶桌上坐下。
“阁下说笑了,角不过是一普通道士,若是阁下想杀我,想必此时角已身首异处,怎会给角机会说话。”
说着张角也是自顾自的摆弄着茶具,刘易不知为何从他摆弄的手法中感觉到了一丝熟悉,不过也没有在意,毕竟古人做事都是有一套标准的,感到熟悉也很正常。
“天公将军不愧是黄巾领袖,果然好胆识,吾乃大汉宗正刘虞刘伯安次子刘易,此番前来是有几番疑惑想要请教。”
“原是刘宗正之子,久闻刘宗正宽厚仁慈,爱民如子,公子更是大破我军于幽、青二州,又不滥杀,今日潜入固守的广宗城而未被发现,真乃神人啊,所谓何事,若可以告知的,角不隐瞒。”
听到刘易的身份,张角脸上居然没有显露丝毫的愤怒,反而看起来还有些激动,这让刘易也是很佩服。
“建宁元年将军建太平道至今,救助百姓,与官府也未有摩擦,我曾听太平道有条教义是不忠者不入轮回,那为何将军要反呢?”
听着刘易的问题,张角脸色变得苦涩,轻轻叹了口气,给刘易斟了一杯茶,李阳本想阻拦,没想到刘易却毫不犹豫的,拿起茶杯品了一口。
“好茶!”
“唉…若是天下太平又有何人愿意反呢?自灵帝设置西园卖官起,各路贪官污吏俱起,百姓苦不堪言,此番起义初便斩杀不下百余人。”
“但黄巾军便是对的吗?说是义军,但在不少地方百姓称之为贼军,为民清官被害者亦是不计其数,甚至掳掠百姓也是不在少数。”
说到这里张角也是面露惭愧,拿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还是忍不住的叹息摇头。
“这是我考虑不周所致,我虽为天公将军,名义上的首领,但三十六路渠帅各自为政已成定局,被各路势力渗透沦为了工具。”
“结果本末倒置,汉军也是锐不可当,将军可曾后悔?”
“不曾!乱世已是无法改变,那就让我将一切挑到明面,将所有矛盾激发,为后来者拨开迷雾,揭开这大汉腐朽的一面,让救世之人拯救这将倾的大汉!”
张角当时激动的神色至今还萦绕在刘易的脑海,让他心中也是一阵感慨,深吸了一口气,刘易再次看向广宗城。
“作为后世来者,已知大汉结局,但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或许还有那一线生机!”
——
攻破广宗之后,众军士各自回营休息,只剩郑勋在副官和几名近卫的陪同下对广宗城进行调查。再怎么说,这里也是作为黄巾首领的张角逝世的地方,应该会离黄巾起义的真相更加接近。
史书上记载的黄巾起义,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对世间格局格外敏感的贾诩都说这里面存在猫腻,外加董卓这一反常态的作战方式,更让郑勋不得不对黄巾背后的秘密产生怀疑。而现在的郑勋已经站在接近真相的地方,这让他怎么能不去一探究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