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几天,三人似乎是都忘记了赵志敬的醉话,赵志敬每天除了修炼武功就是拉着尹志平、崔志方二人长谈纵饮,只是关于出去闯荡的话题再也没提过。
掌教马钰那里也是十分平静,好像他也把赵志敬那天的话忘在脑后了,既没有惩罚也没见赞同,重阳宫内一切照旧。
直到七日后,马钰出现在赵志敬面前。
赵志敬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未知的命运。
马钰板着脸看不出什么,沉声道:“跟我来。”说罢,当先向前走去。
赵志敬心里安定许多,若是马钰不同意自己的想法,直接出手将自己拿下便是,现在摆明是有话要说。
一路前行,赵志敬惊讶的发现马钰正带着自己往后山走去,那里是全真祖师,天下第一高手,大隋国师王重阳结庐隐居之处,是终南山上的禁地,与活死人墓遥遥相对。赵志敬隐隐有些期盼,难道自己当日的一番话惊动了祖师爷?
赵志敬这个身体的原主人对王重阳并不陌生,他本是王处一收养的孤儿,自幼跟随全真七子长大,以前王重阳教授七子的时候也都跟在一边观看。无论与七子还是和王重阳之间的感情都很深厚。只是这几年王重阳归隐后,赵志敬才很少见到王重阳。
刚苏醒时,赵志敬一度很奇怪,无论怎么看,在金古黄的作品中,单以武功论王重阳甚至很难排进前十。然而在这里,王重阳稳居天下第一十余年无人动摇。细细翻看原主人的记忆,赵志敬吃惊的发现这个世界的王重阳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传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当年华山论剑,王重阳单身战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成为道门与宁道奇并列的两大强者。恰逢当时杨广、杨勇争夺太子之位最激烈的时候,文帝杨坚酷爱佛教,前太子杨勇投其所好多次造访佛教高僧,获得了以慈航静斋为首的佛门势力支持肯定,地位愈发稳固。杨广无奈只得寻求道门的支持以制衡佛教,他先后拜访宁道奇和王重阳,允诺一旦继位必将光大道教。于是有了宁道奇找上慈航静斋比武论艺,却被静斋主持言静庵以言语相激,观看镇斋宝笈(慈航剑典)吐血受伤一事。
其后王重阳再访慈航静斋,横剑帝踏山连堵静斋山门三月,无数佛门高僧争相挑战却被一一击败。静斋主持无奈只得延请王重阳入内,谁也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只是在王重阳离去后,慈航静斋紧接着宣布封山闭门,佛门势力全面退出京都,不再参与太子之争。
王重阳自此成为天下第一高手。杨广则趁机把失去佛门支持的杨勇扳倒,继任太子。他登基后也未食言,封王重阳为国师,兴道抑佛。全真教在短短十余年间迅速扩张从山东发展到全国,取代分裂后的大光明顶明教成为天下第一大教。
二人一路无话,很快就来到后山,隔老远就能看见前方一间茅草屋,茅屋前坐着一名青衣老者。
青山之畔,古林之旁,白云悠悠,溪流淙淙,一人一椅一书一壶。老人面色红润、白眉黑发,青色的道袍上点尘不染,闲坐在那儿,仪态温雅自然,仿若与山与水融为一起。其闲适逍遥、和谐出尘宛如谪仙下凡,使人一见心神就放松开来。
如此风采,如此卓绝,不愧是王重阳。
老者放下书,笑吟吟的望了过来。马钰、赵志敬连忙恭谨施礼。
“致敬,你进我全真教有十多年了吧?没想到一转眼你也长这么大了。”王重阳温和地说。
赵志敬躬身道:“自仁寿二年寒冬,王师收我为弟子到如今已有十三年九个月。这些年多亏了众位师叔伯们的照顾,养育之恩,致敬不敢稍忘。”
王重阳微笑道:“当年处一从数百孤儿中选你为徒,正是看出你性格坚毅,一旦认定目标就不为外物所扰,所以你的武功在三代弟子中向来是最高的。然而你性子偏激、不易容人,若是行走江湖必定牵扯是非,所以一直以来都把你留在重阳宫,希望你能精研道典,磨练心性。”
赵志敬露出衷心感激的神色:“多谢祖师与诸位师叔伯的关怀,致敬此生必不负全真。”
王重阳大笑道:“不过今次你下扬州,所作所为颇让我刮目相看。回山后再无昔日傲岸自高,能够主动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这点很好。原本我还担心你听信谗言误入歧途亦或是另有所谋故意做作,今日见了你,知晓你确实改变,我心里很欣慰。”
赵志敬骇然的看向王重阳,不知道他到底看出了什么。
王重阳微笑道:“你不必惊讶,相由心生,一个人再如何隐瞒也会在细微地方出卖内心。到了我这种天人合一的层次,冥冥中自有感悟,你的一举一动坦荡自然毫无做作,说明你确实心中无愧,所说所为发自内心。或许你这次出去另有奇遇,既不愿说我也就不强逼,只要你还是原本的赵志敬就行了。”
赵志敬不由得双眼酸涩,转过头去。这是一个长辈对后代的拳拳关怀和包容,沉甸甸的击中赵志敬心间柔软的地方。虽然我已不是他,但我一定会代他活下去,绝不会辜负你们。他接受的不仅仅是原身体的记忆,更是感情和责任。
跪倒在地,赵志敬默然不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