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我们快坚持不住了!”一个士兵声音刚落下,就被对面的一只黑脊虫凶猛的扑上,巨大的狰狞口器一口咬下,渗人的惨叫声传出老远。
激战的后方坦克队里,参谋急匆匆的来到一位粗眉团长身边,汇报前面的战况。黑脊虫群来势汹汹,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控制的军队只剩下他们这一个团的规模,已无法阻止黑脊虫的进城。那位浓眉军官站在坦克的顶盖上,听完参谋汇报的战况后,便用通讯器高喊道:
“103团听令,禁止无意义伤亡,全团暂时撤入城中!撤入城中!”
参谋犹豫一下,在旁边道:“团长,那市里的那些市民怎么办?难道要放弃他们吗?”
那位团长叹了口气,道:“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们能力有限,在撤退之前,只能带上城中剩下的那些高层人员!现在立刻撤入城中将他们聚集,然后寻找机会一起撤退!”
……
、
街道上的群众惊叫着疯涌过来,整条大街上都是黑压压的人群。张文埋头冲在人群最前。幸好他是一位进化者,身体肌肉力量得到强化后(比普通人强点),拥有的脚力比以前确实强大不少,背着一只百来斤重的背包还能健步如飞。转眼就远远甩开后面的人群,张文向前看去,自己租的房子就在前面不远处了。
趁着这会功夫,张文回头看去,胆子都差点被吓破了。
那些黑色怪虫已经突破军队的火力,剩下的军队眼见拦不住,全部向这里撤去。市区街道上极度混乱,那些坦克撤退的一路上不知碾死了多少市民,凄惨的叫声传出老远,让许多人怒火沸腾,然而更多的是恐惧,所以有添了不少足下亡魂....
这时张文看到了恐怖的一目....一个穿着时尚休闲装的男子快要被虫子追到的时候回头就是一拳,整个虫身像是被分尸一般碎裂开来,当那个男子看到自己的能力时得意的大吼到“哈哈虫子们来呀”说话功夫就又多了五头残尸,后方虫群好像传来一声
“唳~”的怪叫
顿时黑压压一片压了上来,随后又回复了平静,虽然话说了这么多但是时间只是过了几秒而已,张文本来想试试虫子实力的年头顿时打消了。而周围本来有点希望的眼神迅速熄灭,更加惊恐的逃命.......
随着疯狂逃窜的市民,张文又回到了租房子的那个小区。这条街道上逃窜的市民依然不少,张文朝出租房奔去的路上,到处能看到同住这条街上的邻居疯狂的向家里逃去,一路还在尖叫不止。忽然间,三、四辆时速极快的私家车驰过街道,当真像美国大片里的赛车那么疯狂,呯呯呯的一串巨响,逃在前面的那些市民竟全部被撞飞出去。
即使奄奄一息没死的,被后面疯狂的市民从他们的身上踩过,也被活生生的踩死。张文看到后一叹,这些被压死的男人无法回到家中,在这个黑暗的世界末日中,他们的妻子儿女也没有能力活下去。
逃回出租房的门前,张文停下脚步,看到出租房的院门竟然正紧紧关着。他离开前没有关住这扇院门,显然是同租在这一楼房的房客关上门的。
心急的回头看了一眼,幸好那些黑脊虫还在后面看不到身影,便迅速的爬上了楼房从窗户爬了进去。
随着把包放在床上里面放了差不多一半牛肉干,抽了纸烟,在烟雾弥漫中静静的思考,他没有车,光跑的话跑不过那些虫子的,说不定会被累死,有人说现在是末世去抢嘛,我告诉你如果你敢抢的话你脑门就等着吃花生米吧,军方不介意用他在整一整军心(民心)。
那只有跟着军队走了,军队有枪炮,有军车,虫子虽然厉害但是枪还是有点威力的,总比自己一个人强,在没有强大到无视虫子数量的前提下要小心最后避开它们,就像那位被虫子堆了的仁兄一样太嚣张了不好,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到底是觉醒什么能力。
张文坐在床上回忆着自己这些天来的所得:自己好像力量比以前厉害了些,能一拳打在墙上有个拳印;还有就是自己的小火球,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火苗大小;不过发现自己好向可以意念拿去东西,那半包牛肉干就是自己用意念在众人疯抢超市的时候顺来的,迅速回忆起意关于意念的一切。
意识可以影响物质的观念与古典物理学的世界观(研究巨大的有形世界的科学)大相径庭,却是量子物理学(研究世界上最微小元素的科学)的核心观念。它们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物质的性质和物质是如何被影响的看法不同。
所有古典物理学,乃至其它科学,全奠基于牛顿一六八七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里所提出的运动与引力定律。②牛顿的定律把宇宙理解为一个三度空间,在其中,所有物体皆根据固定的运动定律运动。物质被认为是不可侵犯而自足的,各有固定的界线,任何的交互影响都需要透过力或碰撞之类的物理现象来进行。想改变某物的状态,方法只能是加热、燃烧、冷冻、从高处丢下或是给它狠狠一踢。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把牛顿三大定律形容为科学的伟大「游戏规则」3,而其中心前提(事物彼此独立)则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哲学世界观里。我们相信,不管自己做了什么或想些什么,并不会改变周遭发生的一切;晚上睡觉时,世界也不会在我们睡着后消失。
然而,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先驱开始把目光投向物质的核心,这种认为物体各自独立且循规蹈矩的观点在二十世纪初期受到了冲击。他们发现,宇宙间最小的物质(巨大客观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并不按照科学家迄今已知的任何法则行事。
这种出格行为浓缩在后来被称为「哥本哈根证释」的一组观念里。哥本哈根乃是丹麦大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及其得意弟子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规画出他们非凡卓越的数学发现的可能意含之地。波尔和海森堡明白,原子并不是如撞球般的微型太阳系,而是混乱得多的东西:即极小型的「电子云或然率」。次原子粒子并不是固态和稳定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未定状态中,充满各种可能性,是其各种未来可能性的总和——用物理学术语来说,则是其各种未来可能性的「重迭」。换句话说,这样的粒子就像人在一间镜厅里注视着自己。
他们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不确定性」这个概念:你永远不可能一次就确知次原子粒子的一切。例如,即便你发现一颗次原子粒子的位置,也仍然无法得知它要往哪个方向走,或以什么速度前进。他们把一颗量子粒子说成既是粒子——一种凝结的东西——又是「波」,也就是在一大片时空区域中,量子粒子可能占据其中任一个位置。这就好比是用一个人来指称他所住的那整条街。
他们的结论意味着,在最基本的层次,物质并不是固态和稳定的,甚至不是任何东西。次原子与古典物理学所描写的固态和可靠状态大异其趣,它更像飘忽不定的东西,充满无限可能性。由于最细小粒子的行为是如此善变,以致第一批量子物理学家不得不藉助比喻来作说明。
在量子层次,真实就宛如是未凝结的果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