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身边的宫奶奶,依旧镇定自若,一点看不出害怕的表情,苏小六心里十分佩服。
宫奶奶快七十岁了,失去了工作能力,苏小六把她叫出来,也是做一张底牌使用的,宫奶奶在芒见村很有威信。
苏小六在芒见村就是一个后辈伢子,村里人的地位高低不看有钱没钱,讲究的是德高望重,讲究的是资格辈分。
如果苏小六给每个人发钱,当然他就是上帝,是人气最高的人,如果他需要钱,从每个人手里借钱,那他就是公敌,是坏蛋。
这就是山村人的性格,直来直去,非常真实。
带上宫奶奶,很多事就能办的顺顺利利,缺少德高望重的老人支持,哪怕是好事,也有人反对,因为担心苏小六这个年轻的伢子办事不牢,村民宁可穷一辈子也不出山。
以前被苏小六找到招去瑞州工作的人跟他相当熟悉,传话一句话就能做到。
如今苏小六需要更多的人手,没有那种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度,要不然的话凭着苏广兴捎信就能圆满完成,根本不需要亲自回村找人。
天亮出发,天黑才回到村里,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村子没走山路的原因,步行离开这里需要两天时间,晚上睡在山里十分危险,不如走铁索桥,一天就能到瑞州。
芒见村在瑞州打工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远走高飞,去了更远的地方,以前,苏小六不太明白这个道理,直到宫度茗和巴兰结婚,那么不愿意见村里人,苏小六才隐隐约约有了猜测。
山民属于那种不懂得保护别人隐私权的群体,而且还有很多传统的固执,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放弃生命去争取,而看到别人的苦难,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指望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根本办不到。
这种思想在山外的人看来是无知加上愚昧的,在苏小六看来,就是一种文化,闭塞的文化特点。
看到那个古老、坚挺、炊烟袅袅的村庄,很多念头在苏小六的脑海里转来转去。
先把宫奶奶送回家,车上带了不少的肉类、日用品、衣服等等,卸下来给宫奶奶的家里人搬进屋子。
苏小六卸车的时候,有很多人围观,也有人问这些东西的来历,还有人猜测是宫奶奶出外要饭讨回来的,也许是捡破烂捡到的。
苏小六听到这些话,顿时不高兴了,大声说道:“听一听你们都说了些啥?宫奶奶出山是讨饭了吗?是捡破烂了吗?她出去打工,这些东西都是宫奶奶打工挣回来的,你们一个个窝在家里不出山,别人辛辛苦苦打工挣了钱,还不见你们说个好,难怪一辈子在山里穷死。”
“苏家的小子,你说啥?是谁见不得宫奶奶好的?谁说宫奶奶出去讨饭的?你再敢胡言乱语,我就打死你。”
眼看就要吵起来了,宫奶奶拄着一根拐杖,站在门前的台阶上重重咳嗽了一声,说道:“都给我闭嘴,你们这些不肖子孙,简直是丢人现眼,六子在山外有店铺,现在需要用人,你们想帮着六子做事,今天晚上就去家里找他,不想出去打工的,都各回各家吧,一群废物点心,没一个好东西。”
苏小六说话有人不爱听,宫奶奶说话,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听着,他们不敢反驳宫奶奶的话,哪怕老人家举起拐杖砸下来,也得乖乖挨打。
苏小六把东西卸下之后就回家了,这一次没带钱回来,家里用钱的地方有限度,钞票再多也是藏匿起来,不小心还会遭到虫咬鼠啃。
看见他回来了,还带回不少的肉类食物,父母的眼里满满的都是笑容,招呼他坐下来吃饭。
爸爸苏秋良说道:“你在山外哪家工厂打工?”
“我做珠宝首饰生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