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原主出嫁不久叶家还未出事。宋易风这样说她深信不疑。
直到后来叶家被抄宋家母子想逼她死这才借那个妾氏的嘴说出了此事好让她万念俱灰。
叶雅茗上辈子虽读书极厉害但学的是商业,骨子里是个商人。不像原主看似要强实则柔弱爱伤春悲秋爱幻想是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
所以那个砚台她并不想留着。如果缺银子,她是打算变现的。她相信叶鸿盛和尹氏也愿意把它变成银子。
但叶老太太好心要借给二房钱,她自然要接下这份好意。
那个砚台就且留着吧。不过得好好地放在她的房里,别哪时尹氏脑抽拿它去送给她爹老尹那就亏大了。
她问俞嬷嬷:“祖父、祖母歇息了吗?”
“还没呢。”俞嬷嬷道“老太爷说了陆公子那边不好让他们等太久最好明后日就得给回复。所以老太爷还在跟老太太商议这事也要等姑娘您这边的答复。”
“那我过去跟二位老人家说吧。”叶雅茗道。
到了正院果然看到正院里还灯火通明叶崇明和叶老太太正坐在厅堂里说着话。
叶雅茗进去给二人见了礼道:“多谢祖父、祖母对我们二房的宽和体恤。也多谢祖母肯借银子给我们茗儿万分感激。”
“跟祖父、祖母客气啥”叶老太太朝她招手“估计你会过来我让厨房做了甜酒汤圆你先吃一碗。你们年纪轻,一会儿还得走回去不怕积食。”
以前叶老太太并不知道这位三孙女喜欢吃什么。这阵子她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叶雅茗特别喜欢厨娘做的甜酒汤圆这会儿特意叫厨房做了来。
叶雅茗见了,果然很欢喜。
她在现代就爱这一口。到了古代发现叶家厨娘做的甜酒并不是最甜的时候拿来煮汤圆而是稍稍过了点带了一点儿酸再用红糖来煮味道正正好。
那小汤圆也不是有馅的而是实心的只有小指头那么点儿大糯米里不知道还掺了什么进去吃起来不是特别软微微有嚼劲特别好吃。
因此只要餐桌上有这道甜汤她都要来上两碗——叶家太太、小姐们用的碗都很小巧两碗根本不算什么。要不是尹氏每次都唠叨两句说吃太多糯米容易积食她不定还得来上第三碗。
上了甜汤叶老太太自然不会让丈夫和自己坐在旁边看着也让厨房上了两份粥。
于是三人坐到桌旁用起宵夜来。
叶家餐桌上没有“食不语”的规矩,叶雅茗解释道:“我还想着,如果祖父同意我的提议我明儿个叫我娘回尹家去跟我外祖、舅舅借些银子再将我娘和我姐妹俩的首饰拿去典当。”
说着她俏皮地朝叶老太太眨了一下眼:“实在凑不够我就厚着脸皮跟祖母借一借。等我跟宋家退了亲把这些年给他们的银子拿回来总能把这窟窿补上。”
叶老太太既借钱给二房砚台的事她便打算谁都不说。这会儿她总得解释一下自己原来为什么有底气说每房出一万两银子。免得二老以为二房夫妻俩使了什么手段搂银子。
天地良心叶鸿盛是真老实每月就规规矩矩拿他那点份例银子。不像叶鸿昌和叶鸿荣。
叶鸿昌在京城管着茶坊、茶楼每月几千、上万两银子的流水哪里稍漏一点他一年都能捞出几千两银子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