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有其他三家公司也参与了港隆商业广场这个项目的投标,但是,聂云峰清楚的知道,他们的报价都不会低于两点三亿,因为,对于一个理论上成本造价需要两亿的项目而言,溢价百分之十五已经是最低的系数了。
因为在成本之上,还有很多的难以预测的,不可预见的,甚至是灰色的和黑色的费用需要考虑其中。这样下来,如果一切顺利,最终工程商能剩下五个点,那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这里面还没有去除很多其他的风险,比如一旦回款周期长,那么乙方就要延长自己的贷款期限,利息成本也就跟着增高,再比如,如果遇到监理公司比较严格,那么返工再造的事情就难以避免,这也会增高施工单位的成本,还有施工人员工伤,意外,以及施工环境要素,市政部门的检查等等等等许许多多的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成为影响成本的干扰因素。
当一沓沓厚厚的投标材料摆在聂云峰的案头上时,聂云峰再一次把各部门的负责人召集到了一起。他手里拿着一份报价单问到:“我看第一次报价这里已经有了,那二次报价呢?”
“二次报价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哪里能做得了主啊。总之现在的实际成本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说话的是杨军,一个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目前在九华公司做项目经理,主要负责这次投标的实际操作。
“那好,”聂云峰把报价单放在桌上,并拿起笔说:“今天趁着各位股东,还有部门负责人都在,大家就商量一个数吧。”
经过一阵短暂的议论,卫家辉率先开了口,还是那一嘴十分绕口的粤式普通话。
“现在项目的造价就是再往下压,也不可能低于两个亿啦,如果报价低于这个价格,那肯定是要亏的啦。”
“是啊董事长,我建议最终报价不应该低于两亿二,如果我们采取和普林硬碰硬的做法,最后即使是胜了,也难免伤及自身,弄不好会把九华这几年的家底都搭进去。”说话的是杨军。
”要是这样,我们还去投这个标干啥?岂不白白给人家做了陪衬。”杨军的观点立即遭到了六子的反驳。
“还有一个办法,”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向全抬手推了推沉重的近视眼镜说:“我们可以发动其他几家参与投标的公司一起弃标,这样投标人就达不到法定数量,也就会自然流标,”
“那要是这几家公司已经被程伟收买了呢?”有人提出疑问。
“那可能就没有其他办法了。”李向全摇摇头说道。
“办法总是会有的。”聂云峰收起笔说道:“今天的会就先到这里。”
刚好,就在聂云峰话音一落,他的手机铃声响了。
打来电话的人名叫陆同洲,是广州通达建筑公司的老板。由于都是建筑行业里的同仁,陆同洲和聂云峰相互之间还是打过交道的。陆同洲电话里约聂云峰晚上在丽晶酒店咖啡厅见面,说是有事情要谈,聂云峰欣然应允。
放下电话之后,聂云峰对一旁的六子说道:“这个时候老陆邀我,一定是为了港隆广场投标的事,估计是想让我给普林抬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