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锤来了,大锤来了。”
王力拿着大锤跑过来说道。
当他站住脚时,他发现现场的气氛不对,他聪明的选择了沉默。
“王力。”
“奴婢在。”
“你拿着锤子用力砸它。”
朱由校指着用水泥堆砌的一个台子,说道。
“奴婢遵旨。”
铛铛铛……
王海伦一门心思全在水泥上,完全不管那些没用的事。
“老五,你回去查一查,看看都有谁家的人上街要饭了,把他们统计出来,既然他们放着好日子不过,要学老祖宗过的日子,那朕也不能拦着,我给他们三天时间,如果三天后他们还上街,那他们就是铁了心了,到时候谁反悔谁就是孙子,朕要让他们要一辈子饭。”
朱由检为难的说道:“皇兄,这不太好吧,怎么说他们也是咱一家子,而且刚刚从藩地回京,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你懂什么,朕虽然把他们撤藩了,但是在金银上可没有亏待他们,是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瞎折腾,那就不能怪咱们不讲究,你回头去和由栩他们说一声,这两年不要乱花钱了,朕打算把所有藩王和亲王的土地还有俸禄全部收回,应该在年底开始实施。”
“什么,这不行啊皇兄,如果不发俸禄我们会饿死的,您不能这么做啊?”
朱由检如同被人踩了尾巴一样,一蹦老高,着急的说道。
朱由校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他伸手拎起朱由检的衣领把他拉到没人的地方,开始了谈话……
在朱由校和朱由检谈话的时候,京城的大街上已经是热闹非凡了,几百名身穿蟒袍的王爷和郡王,一人手里拿着一只破碗,开始沿街乞讨,这可真应了那句话,“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要。”
老百姓们好奇的跟在他们身后窃窃私语,这就是他们的目的,老朱家还是有能人的,他们知道朱由校前些日子为了老百姓杀了几名官宦子弟,既然朱由校那么在意百姓的评价,那他们就要用百姓的舆论迫使朱由校妥协。
“各位乡亲,你们行行好吧,给我们些钱吧。”
带头的是郡王朱勇,这家伙也真舍得下脸。
老百姓议论纷纷的说道:“这是怎么回事啊?堂堂的郡王竟然上街乞讨,这不是怪事吗?”
旁边有好事的百姓接道:“你知道什么,咱们皇上头几天因为皇族欺压百姓的事停了这些王爷的府邸建设,这不他们就开始上街乞讨了,我估计啊!他们这是想让皇上下不来台,然后继续给他们花钱建王府。”
“原来是这么个事啊!那皇上是为了我们好,才得罪自己的族亲的,要说这些王爷也真是的,他们哪一个不是腰缠万贯啊,竟然还这么贪得无厌,我看咱们也别看了,让他们自己在街上溜达吧……”
…………
朱由检被朱由校拎到一旁教育了半天,才明白哥哥的苦心,但是涉及自身利益,朱由检还是很不理解,最后朱由校说道:“你放心吧,只要这天下还是咱们朱家的,你们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可是皇兄,修桥补路那可是一大笔开销啊,没有几亿两银子咱想都别想,我看还是和内阁商量商量,让朝廷也拿一些钱出来,反正都是为了老百姓考虑。”
朱由校嫌弃的看着朱由检,心想:“要不说你会灭国呢!就你这抠门劲谁会给你卖命啊?”
“你懂什么,如果我让朝廷也出一部分钱,那到时候他们也会分一份蛋糕的,我之所以停了你们的俸禄和土地,就是在为后期做准备,到时候好让朝廷没话可说,而且我们也可以把收入从明转暗,老百姓的怨言也就没有了,现在大明一年的税收也就两千多万石粮食,光是发给你们的就要一千万石,长此以往下去,内乱是早晚的事,而且那些藩王不断的兼并土地,朝廷的税收会越来越少,咱们这是在自掘坟墓,如果我们朱家自己出钱建路,一方面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另一方面还能得到实惠,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那朝堂上会不会不干啊?”
朱由检问道。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每年拿出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交给朝廷,你说他们会不会不干呢?到时候我们再组织一些货船跑海上运输,那利润可是暴利啊……”
朱由检看着自说自嗨的朱由校,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反正朱由检觉得这事不靠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