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在后宫快活了半个月,过完了正月十五,他也开始了忙碌的工作,虽然罚款还没有全收上来,但是春耕在即,首要工作就是给老百姓分地,如果耽误了春耕,那今年的大明又要缺粮了……
正月十六的大朝会上,朱由校和朝臣们开始讨论如何分地……
“陛下,臣觉得还是均分的好,不然有多有少,会引起老百姓的不满,到时候好事变坏事,那就美中不足了。”
黄立极提议道。
“臣等附议……”
黄立极的提议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几乎所有的官员都附议了他的提议。
朱由校等了一会儿,看到没人反对,清了清嗓子说道:“那你觉得如何均分呢?”
“当然是按照每人多少亩来分了。”
黄立极又说道。
“那朕问问你,如果今年你家只有三口人,每个人都分到了地,可是再过二十年,这个三口之家变成了十口之家,那到时候怎么办呢?”
“再如果,今年这家是一个十口之家,可是因为一些原因,二十年后这个十口之家变成了只有三个人的家庭,那他们的地又如何呢?”
“你们谁能回答朕。”
朱由校问道。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如何作答。
“那依陛下之见,这地该如何分呢?”
黄立极不耻下问道。
“你们一个个还天之骄子呢,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明白吗?”
朱由校讥讽的说道。
大臣们很是尴尬,不过他们只能违心的说道:“请陛下明示。”
朱由校如同一个大尾巴狼一般,嘚嘚瑟瑟的说道:“很简单,以人为本,其实大明最重要的不是地,也不是官,而是人,如果大明只有你们这些官吏,那大明还怎么运转,如果大明只有朕一个人了,那朕这个皇帝也什么都不是了,所以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以人为本……”
朱由校在上面长篇大论,下面的官员那是一脸懵逼,不知道朱由校的重点是什么……
越说越来劲的朱由校,一顿狂喷整整喷了半个时辰,最后才说道:“朕决定把地按村为单位,平分给全国的村庄。”
朱由校一说完,黄立极马上反驳道:“陛下,如果按村来分的话,会很不公平,有的村庄很大,可是有的又很小,如果按村庄平分的话,还不如按人口平分呢?”
“是啊陛下……”
“朕就不明白了,你们就这个脑子是怎么考上科举的,是不是花钱了,你们只盯着现在的人口和土地,难道就不考虑未来吗?如果我说未来二十年是明朝人口爆发式增长的二十年,你们信吗?”
朱由校有些生气的说道。
黄立极一脸懵的看了看朱由校,这次他学聪明了,没有说什么反驳的话,而是问道:“不知道陛下有什么好的方法,还请陛下明示。”
“这不就对了嘛,不懂就要问,朕打算把所有的土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分给老百姓,当做口分田,每个人不管成不成年,都要分上三亩地做口分田,按照田地和人口的比例,应该是一比八,人口占一,田地占八,可是我们就分给老百姓每人三亩地,留下的田地用来刺激老百姓生孩子和开垦荒地。”
“朕已经计划好了,每人三亩地的口分田,剩下的地作为村上的机动田,口分田每亩就收十斤的田税,但是剩下的机动田不能闲着,我们按每亩收二十斤的田税来租给老百姓,但是我们不是只要租金的租给老百姓,我们还有两个条件要给老百姓选择,一是租几亩还一半,如果一个百姓租了四亩地,那他就要在两年内还二亩地的开垦荒地,这样那租的四亩地就是他的了,如果不还二亩开荒地,还有第二种选择,那就是生孩子,一个新生儿我们给他四亩口分田,而且田税减半,不过他们要确保孩子活到二十岁,现在大明的户籍制度已经登记在册,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夭折,那他要把土地还回来,两年内如果这两种选择他都没有达到,那就收回他所有的土地,就连口分田也收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