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道童打打闹闹进了道宫,留下吃惊不已的融阳,居然是他们,那眉心一点银色,一点金色想来错不了。
金角,银角,融阳清楚地记得前世那部《西游记》之中,两个本事通天的妖怪,给西行取经的师徒四人增添了不少的麻烦,最终也的确是太上老君出面,及时的阻止了齐天大圣棒杀他们,只是,他们似乎只是太上老君手下两个看炉烧火的道童,却不想此时此地居然如此相遇,他们居然是太清老子最先入门的两个弟子!
只是短暂的震惊之后,便又重新平静下来,重新催动体内的火之真元炼化掌上的先天剑器—墨阳。
渐渐地,四周的树叶枯了,风一吹,便落了一地。慢慢地,雪落了,一片一片,不知过了多久,万里昆仑已是银装素裹,但大雪依旧下个不停。融阳就在漫天大雪之中静静修行,四周格外的寂静,四周虽然风雪连天,却尽被屏蔽在他周身三尺之外,很快他便进入无物无我之境。
吱,道门第四次开启,金角从里面探出了脑袋,打量着在雪中盘膝而坐修行的融阳。
“喂,师尊让你进来。”
“呼,终于肯让自己进去了吗?”融阳闻听之后,睁开眼睛,缓缓起身,慢慢的朝着道门走去,一入道门,风雪尽数挡在外面,道宫之中暖烘烘的十分舒服,一个硕大的八卦炉坐在正中央,炉旁一个青衣老者手执拂尘,背对着融阳,这老者正是融阳苦苦寻找的太清老子,老者身后是四个蒲团。
“融阳拜见真人。”
“为何称真人?”通玄也不回头,开口就道,这一问让融阳一愣,之所以称呼他为真人,完全是因为前世对修道之人习惯性的称呼,但这个称呼想必是在洪荒之中第一次出现,是故通玄有此一问。
“悟透大道,明晓真我。”融阳急智,编了如此一个理由。
“你我无师徒之缘。”通玄头也不回淡淡道。
还是这个说法,融阳心中生出一丝淡淡苦涩,自己已然在外面苦等了数百天,换来的居然是这样一句答复,是诚意不够还是真的与这三清之首当无师徒之缘。
“你我虽无师徒之缘,但念你心诚志坚,我这里有道经两卷,你且观看,待雪停之后边走吧。”说完拂尘一挥,两卷经书飘到了融阳身前。
经书!融阳虽神色平淡却是心中惊喜,这就意味着太清老子已经准备向自己传道,只是雪停就走,这雪什么时候停?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会停下,那样一来自己能看多久,也罢,这也许就是自己的缘分,能看多少算多少!
融阳接过两卷经书,却见那经书非纸,非金亦非木,乃是以莫大神通写成,内含大道,需用神识观读,两卷经书一为《太清感应篇》,一为《黄庭经》。
道宫之外雪落无声,道宫之内,融阳端坐于蒲团之上,默念两卷经书,这两卷经书,《太清感应篇》所讲的是修炼之法,练气化精,练精化神,炼神返虚,修的乃是元神之道,而《黄庭经》则是暗含天地之间大道,两卷道经具是极其高深玄妙,融阳心知想要一时半刻就能得知其中的玄妙自是不可能,自己只能尽可能的将经文记下来,以后慢慢修炼。
就在融阳默诵经文之时,那金角银角居然静静地端坐,抄写经文,整个道宫之中格外的安静,只有八卦炉下火焰燃烧之声。
这一场雪下得格外的久,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方才停住。
“可记得。”道宫之外雪停没多久,通玄便问道。
“多谢师尊。”融阳双手将两卷经书奉上,这四十九天他已经将两卷经书的内容牢牢地记载了脑海之中。
“我不是你师父,你走吧。”
融阳起身,恭恭敬敬的三叩首之后,转身就要离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