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洗漱,李清花了足足近一小时。
他需要思考,自己该以一个什么身份来融入这个大明帝国。
让一个铁血大汉筹备衣物,果然是不靠谱的,杨福拿来士子服,大了二个号不止,都差不多可以包着他多半圈了,衣长上倒是还能凑合。
穿过时空,回塑到少年,本就已经削成瘦弱了,再加上穿山过林的这近一个月吃不好,更消瘦了,估计也就勉强能110斤,本应飘逸的士服,硬是让他穿出了不伦不类的即视感。
布靴也大了一码。
一直等在军账外的朱高煦在看到他出来时,第一时间笑得眼睛都没了,李清也没在意,有件干净的穿就不错了。
人一旦知足淡定,气场自来。
朱高煦见李清一脸淡然,还未还等李清道谢,他倒先收起了笑意道:
“这衣服有点不合身,贤弟见谅,这是为兄疏忽了,贤弟先将就下,为兄这就叫裁缝来给贤弟量身、赶制几套合身的给贤弟。”
“小王爷客气了,能有片衣遮身,小民已经感激不尽。”
李清表达了感谢,也淡然委婉接受了朱高煦递过来的梯子。
虽然任何一点援手赠予,都是别人的心意,都应该怀着十二分的感谢去感恩,但是他知道现在还笼罩在朱元璋的洪武当政下,就不得不给自己披上一层伪装。
李清已经想清楚了,朱高煦补脑出来的隐世高人子弟,或许正是他也想要的。
说到底,在元蒙残酷的“四等人制”统治下,有太多的汉家人避世隐居了。
仔细了解过明初的人,就能发现,朱元璋父子的身边,几个重要人物都有方外高人的影子。
从六甲覆船山的明教圣者中习得了《六甲天书》及《奇门遁甲》的刘基刘伯温。
与朱元璋是同乡,少年时期便已是朋友,为朱元璋算命选择是否参加造反卜算出——卜逃卜守则不吉,一路紧跟朱元璋左右,官爵至江夏候的算命先生周德兴。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妖僧姚广考。
袁珙,元末举家十七人皆死于兵祸,后游海外洛伽山时遇异僧别古崖,授以相人术。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为法,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著有《柳庄相法》,为今相术重要工具的奇人。
以谋士心腹随朱棣征伐,屡献良策,朱棣称帝后,历任工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后竭力保护太子朱高炽及其他东宫官员的卜者金忠。
李清不懂任何神鬼仙佛之术,也没有真正的隐世高人家师。
他有六百年时空变换积累出来的见识,有一些事件从记录变为可能的预知,相信并不比那些人差多少。
如果是明中期,或者李清会选择当一个咸鱼般的闲散富翁,他闯入的是明初,是划了森严的身份等级的洪武年。
在这个年代,百姓的日常生活被规定的死死的,百姓要穿的衣服,要带的帽子,以及要穿的雨靴等,都有明文的规定。
女性所带的首饰,以及生活中的许多方方面面都明令禁止。
除非你是身处在北方,不然的话是不允许穿靴子的,还有在下雨天的时候,除非王公大臣,不然的话,普通百姓只能打油纸伞。
户籍制度,厂卫特务制度下,不要说人权,这是一个连基本生活权利都被限制的年代。
要么画地为牢把自己收藏起来,要么通过朱高煦努力闯上朱棣这艘龙船。
没有第三个选择。
李清知道朱高煦的G点,彼此都还很陌生,闲淡都是扯淡,唯有满足中二病患者的诉求,才能更愉快的玩耍。
吩咐完杨福去军需处找裁缝,留下一个亲卫找杂役收拾李清洗涮留下的手尾,朱高煦带着他来到了他的行军帐包。
刚坐下一会,就有亲卫带着杂役捧上了手抓白煮羊肉、散茶水,郡王的待遇,是最顶级的。
拿着小刀从大块的羊肉上切下小片,蘸上由细盐和一些香料研磨秘制成的调味料,入口慢慢咀嚼,味道相当不错。
自从宋朝时发明了炒菜后,华夏的美食进行了2.0升级。
但是受元蒙影响,此时这种白煮羊肉的吃法,在以羊肉为主要肉食的北方依然是主流。
朱高煦却不知从哪里摸出了一纯银的扁平酒壶及两小杯。
“这杯是敬小王爷的救命之恩及今日厚待,感恩的话,小民就不多说了,铭记五内。小王爷身份尊贵,小民只是一介草民白身,不敢说能厚报,将来有小王爷有用到小民之处,小民必倾力以付。”
李清捧起小酒杯,一脸端端正正的敬过朱高煦,仰头一口喝光。
“贤弟再这样唠叨子什么救命之恩,为兄就不高兴了。”
朱高煦闻言故意板起脸,不高兴说道,随后又道:“别和为兄玩这些文绉绉的,难得咱们在这荒山野岭,有缘相逢,从此咱们就是兄弟了,与为兄为贤弟,不会辱没贤弟你吧?”
心有所求,必礼下于人。
何况此时的朱高煦还是中二病少年心性,身为皇室子弟,纨绔性十足,天生神力导致性格凶悍,不爱读书,最爱侠儿豪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