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最后一期,对于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是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按照政策的说法,每一届的学生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读高中,另一种选择就是读中专。考上中专是国家包安排工作的,正好还可以赶上最后一次国家的福利。
要么就选择读高中,然后考大学。当然,考上大学也是包分配工作的。
无论是农家的孩子或者父母,都有这样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中专,这样就不用再回到家里过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当某村有人考上了中专,就如“范进中举”一样,一定要放鞭炮庆祝,或者请上一顿酒席。
也有不让自己的子女读中专的,一般也有两种,要么就是学习成绩非常拔尖,对高考期望更多,要么就是家财丰厚,一届考不上,再复读几届,总是能考上的。因为考上大学,比考上中专,分配的工作待遇是不一样。
八九十年代,能考上大学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谁家的孩子要是考上了大学,全乡皆知,甚至于全县皆知。如果是重点本科,至少还要请上村里的电影放映队来放上几场电影,以示庆祝。
于是父母就常常会引用为典型案例来说教育自己的孩子,看看,谁家的孩子那么争气,考上了某某学校,看你这样子,成绩这么差,你以后怎么办?
虽然说父母是操尽了心,但是对这群无知少年来说,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该玩的就玩,该上课的就上好课,至于违反学校的规矩敢胡作非为还是不太多。
不过还是有件事情给爆发了。
那天学校有节体育课,到了初三体育课基本上不上体育,只是形式上做下体操,然后就是自由活动。吴永军不知道从那里搞了一副扑克出来,于是叫上了吴时杰、谢东东三个人一起去后山打牌。
这乡镇的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后面就是一片大山,随便找棵树荫底下,就可以了。
不知道这事情被谁告发了,于是报告了班主任,而班主任正好又是吴家村的。初三毕业生,还在学校打牌,这还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