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铭脸上现出狂喜之色,再拜道:“恩师之德不啻再造,弟子粉身碎骨难以报答!”当日地窟一战,任铭先后被恶尸道人与龙鸣暗算,以至法体被斩,只于残魂被随后赶来的封真救起。修道之人,错非凝练婴儿,将神魂寄托其中,否则任你魂魄再是坚固,肉身被毁,便成了孤魂野鬼,再无得窥上乘大道之机。此时唯有两条出路,其一便是将一缕真灵入轮回转世,重投血胎,再世为人。只是如此一来尚有胎中之谜,变数太多,若无同门相熟师长引领,只怕就此便要沉沦俗世,不知何日方能踏上求仙之路。
其二便是寻一上好庐舍肉身,附体夺舍,便如借尸还魂。如此神魂不泯,种种经历记忆也丝毫无损。但如此一来,肉身毕竟不是血胎中先天带来的庐舍,与神魂便有丝丝不能契合之处,这些弊端在修士境界尚低之时还算不得什么,但一入宗师境界,历经天劫洗礼之时便会骤然发作,要知天劫一道,诡异难测,不知其之所来,亦不知其之所止,若是渡劫之时忽然法力不济,又或是运转滞涩,立时便是杀身大祸,甚至形神俱灭,惨不可言。因此修士一旦法体被斩,便面临着两难的抉择,犹豫的越久,神魂之力便消散的越快,还没等转世重修或是夺舍附体便已陨落的修士也是大有人在。
原本以任铭的出身,寻一副上好庐舍附体重生也不是不可能,但其中的弊端却是无法消减。谁知琅琊洞天掌门居然赐下一枚还神丹,这枚丹药乃是琅琊洞天不传之秘,专一修补修士神魂之伤,更能使神魂与肉身完美融合,实是第一等的灵丹妙药。任铭做梦也未想过,这等门中瑰宝有一日居然会落到自己头上,登时大喜过望,只需二十年岁月,他便能回复如初,更能进窥上乘秘境,怎不令他欣喜若狂?
封真微笑道:“你是为师开山弟子,向来勤恳,这一次又是为了争夺那地脉寒泉,才被奸人所害,为师自然要为你主持公道。不然自己弟子受了伤,做师傅的却不闻不问,岂不寒了门下之心?”任铭谢恩之后,忽然想起了什么,恨恨说道:“此次若非那龙鸣与恶尸道人横插一手,弟子便能将寒泉夺来,敬献恩师。二十年后,弟子功力尽复,定要寻那二人,报当日之仇!”
封真道:“恶尸道人连为师也敢暗算,险些毁了为师道基,此仇不报,绝难罢休。只是如今还有一件大事要你去办。不久之后为师便会收云帝一位皇子为徒,传授我琅琊洞天道法,你夺舍之后,便跟着他身边,凡有一举一动,皆需禀报为师知晓。”云帝方才已露出招揽之意,但如今双方都缺少彼此的信任,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云帝皇子拜入道宗门下,有了这层师徒之情,双方的关系自然便能拉近许多。
但修道之人收徒,向来是宁缺毋滥,宁可自己道统绝传,也不会轻易收揽门人弟子。盖因门人弟子要传承本门道术甚至道统,关乎一派生死存亡兴衰,实在不得不慎。历代修道人道法高深盖世,只因收徒不慎,或是在外为师门树敌,又或是心怀不轨,竟而逆伦弑师的事情亦是屡有发生。因此久而久之,修道人传授弟子,便有了不成文的规矩,先以心性而论,若是奸猾忤逆之辈,绝不可轻易传授道术衣钵。
这一点与魔门、佛教却是大相径庭。魔门修得便是无法无天,率意任性,传授弟子门人亦是随性之极,若是魔门修士看上眼了,直接将本门大法悉数传授,也不是不可能,根本不管心性资质。走的便是广开山门,海纳百川的路子。若你有实力,逆杀师尊,自己成佛作祖,别人只有赞同,却不会有鄙意之意。但同样自身也要防备弟子门下忤逆暗算,所以魔门之中师徒关系极为混乱,为师者兴之所至,根本不管不顾,任凭弟子自生自灭。
而佛门则用的人海战术,经书戒律满天飞,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家亦能寻出数本记载佛法的典籍,容佛门超脱妙法于世俗之中。普通人只需心诚虔定,心地空明,去了杂念,诵经十载,亦能于静中修持戒定,得冥冥之中佛陀加持,悟通佛门妙法,成就一番神通。到了此时却只算入门,之后再要更进一步,却必要得真正佛门传授,修持金身舍利之法方可。因此佛门不拘善恶,不问好坏,只要有心向佛,尽皆收容,而若欲得大成就大自在,却非要得妙法灌顶不可。可说是入门易,成就难。道家则恰恰相反,只需心性坚定,过了师门考验,便能得传妙法,走入一步境界便有一步之妙境,却是入门难,成就易。双方各有利弊,也分不出好坏高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