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金箍棒,现在流行一种标新立异的说法,金箍棒和八戒的九齿钉耙比起来就是个渣。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金箍棒只是大禹治水时一根测探水深浅的定子,被大禹随手丢在东海了,耙子是老君亲自制造给天庭高级首领专用的。事实呢?他们两兵器各有所长,很难比较,为什么呢?棒子和耙子打妖怪都是打中就死,一个是打成肉饼,另一个是九个窟窿。
其实原著里金箍棒和电视里的金箍棒天远之别。原著里主要棒子简绍在龙宫寻武器那段,主要简绍钉耙的在悟空擒八戒那段八戒自己介绍的。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
棒子在悟空准备去寻它的那几天才霞光艳艳,瑞气腾腾。其实已经预示棒子和孙悟空之间是有渊源的,金箍棒是孙悟空的专属武器
而且棒子在电视里是定海神针,原著里是镇海神珍,神针与神珍,一字相差甚远,神珍,神中之宝。
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馀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这一段很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1.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
这棒子不是孙悟空用法术变小的,而是棒子听到悟空的话自己变的。悟空说棒子太粗太长了,棒子就变小了,又说在细点更好,棒子又变细了。
2.悟空把棒子拿出海藏时才看的到棒子上面有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如意是如谁意?如意是多么有灵性的词,联系前面的事迹,不难发现确实如孙悟空的意。这里看清楚,金箍棒上面清清楚楚的刻了一行字“如意金箍棒”,“”如意金箍棒”明显是武器的名称啊,这里明显推翻了金箍棒只是一个定子的说法。
故事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金箍棒最原始的用途本来就是武器,而且是大禹的武器,只是后来大禹治水,用金箍棒来测量水的深浅,于是金箍棒有了定子的用途。可以想象,金箍棒无限变长,再深的水都能测量,用金箍棒测量水深肯定很方便,大禹随手用自己的武器测量水深岂不是很正常?
那金箍棒是不是大禹随手丢在东海的呢?这么好的东西按常理来说肯定不是啊?那大禹为什么会把金箍棒留在东海?而且变的那么大,大的谁都挪不动。这与其说大禹把金箍棒丢在东海,不如说大禹是把金箍棒定在了东海。
而东海恰恰就在花果山旁边,花果山恰恰又是孙悟空的出生地,金箍棒恰恰又与孙悟空通灵,所以金箍棒是孙悟空的专属武器,如果这都是巧合。这是不是太巧了?如果这不是巧合,那么作者是意欲何为?
先看大禹,儒家五帝之一。大禹有治水之功,称的上是大洪水时期的救世主。
再看孙悟空,天地所生,嫉恶如仇,降妖伏魔。玉帝不善打玉帝,如来作恶干如来。一心为民为公义,所以孙悟空未来的终点也应该是救世主。
上一代救世主把自己的武器“如意金箍棒”定在这一代救世主出生地旁,这是巧合吗?冥冥之中作者似乎在暗示什么?待看后文,看作者怎么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