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期,三位君主裂土分疆,共治天下。
最教后世之人惋惜的便是东越,一个极富悲剧色彩的王朝,那个王朝一度立鼎天下之首,可最终却被另一只装睡的猛虎所吞并。
东越的灭亡与君主的专横,和轻眼望人脱不开关系,只因其心中的梦想是天下,而不是那块弹丸之地。
以至于亡国之时,这位君主依旧是坐在那把龙椅上,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
即便是国破城亡,民心离散,却也没能阻止这个王朝,在穷途末路之时所迸发的光彩。
老将军杨贤久经沙场,治兵之才能天下无人可及。
三国时期用兵奇才不过两人,一人是刚出师门便名噪天下的楚千风,天纵英才,春风得意。
另一人便是杨贤,他是个粗人,没读过书,兵书上的知识全是靠下人念给自己听,东越大将军的名衔,也是靠他与一众部下拎着血淋淋的军刀,踩着堆积成山的尸骨一步步爬上去的。
可最终为了东越的万里河山,临危受命,拖着久病未愈的身子,带着血甲卫在白马亭拖住邵武阳四年之久,但是只守不攻。
杨贤很清楚,那时的北魏之军人人皆怀死心,若是与之正面相抗,即便能赢,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亏本!所以只好避其锋芒,打算耗尽北魏的粮草。
奈何先前被连下十六城,有了最基础的后方保障,再加上邵武阳奇袭襄阳,算是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北魏这二十万铁骑,是北魏与后秦最后的挣扎。
后秦亡国后,举国迁徙至草原。而后,女国主秦氏提出与邵鸿弦通婚,为的只是报后秦亡国之仇。
秦氏从草原带回了最强悍的骑兵训练之法,为大魏打造了一支堪比“铁浮屠”的铁骑。
白马亭的战况,持续了整整四年,这期间大大小小战争无数,双方损兵折将数不胜数。
最终,病危的杨贤已是穷弩之末,自知命不久矣,便想着来一次出其不意,扭转战局。
经过与邵武阳近百场相争后,深知此人用兵之诡,若是此时的不能将其斩落于马下,那等待东越王朝的只有亡国这一条路,不得已只好趁深夜,打算出奇策夜袭邵武阳大营。
杨贤此计已是下下之策,也是赌上了东越一国之运。
奈何天意难违,苍天不愿垂怜东越百万众,最终被武阳王妃白思羽识破,反将一计,杨贤与数万血甲卫葬身白马亭。
杨贤死前仰天长叹:愧对杨氏列祖列宗,更无颜见东越历代君主。
一声长嚎,皆是愤懑,皆是不甘,
看着这位曾经纵横五国战场的骁将,邵武阳重重叹了一口气,等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杨贤身死,东越无兵可用,无将可遣。
同年。
与世隔绝的武灵山,虽在东越管辖,却不为任何国家出力,一心求道。
赵文景也曾三番五次抛来橄榄枝,可都被当时的掌门翁善水回绝了。
可这百余剑子听闻老将军杨贤油尽灯枯,身死白马亭后,便毅然决然一把火烧了宗门庙堂,负剑下山守国门,百余人天道大阵硬与邵武阳十余万铁骑死战,那一日天地有大雪,所以天却难以暗下去。
邵武阳曾问翁善水,武灵山一向与世无争,为何偏要在这种时候下山救国?
翁善水满身鲜血,身旁躺着的却是自己的徒子徒孙。
老道非但没有一丝哀伤之意,反倒有些欣慰的笑了笑:我武灵山一脉只求证得天道,千年来,多少代人都没能成功,而今日却让我这个亡了宗门的老头子给悟到了。
我等并不是为了这个国家,我也不关心这天下最终姓什么。我等众人此来只是想护这一城百姓的安危,别无他求。
老道知道将军二十万甲士与杨将军耗了四年,心中积郁了过多的怨气,这城门一旦被撞破,城中百姓怕是难免受到牵连。为此,我等不得不管,就当我老头子多嘴,望少将军能够给这一城百姓一条活路。
与此同时。
朝中投降一派人声鼎沸,君主赵文景最后一日上朝,朝中除了那些一心为国的肱骨老臣,其余人等皆是逃的逃,散的散,而赵文景也未多加约束。
那一日,堂前。
赵文景未穿龙袍,未带天子冕旒,一身素衣,立于朝堂之上。
他望着曾经站满着文武百官的臣道,现在仅剩零零散散几个不愿苟活于世,只愿与国家共生死的老臣。
这个不可一世的东越天子跪下了,跪向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
跪向被自己辜负的东越百万黎民百姓,跪向那为自己宏图大志,至今仍未归家的少年郎,他在东越朝堂之上,以自己性命为万民请死。
东越城破,北魏甲士未伤百姓一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