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李养民从兜里掏出来鸡蛋,剥了壳给杨楠珂吃。又掏出来一个剥了壳一口吞了,下巴动了几下,喉结一鼓,就咽下去了。杨楠珂一个鸡蛋还没吃完,李养民已经把九个鸡蛋吞了下去,扔了一地的鸡蛋壳。
“杨楠珂是谁?过来拿片子。”
“这儿呢。”李养民赶紧过去接了片子,领着杨楠珂去骨科住院部。
医生把片子掏出来,卡进一块发光的白板里,看了一眼问:“这都多长时间了?”
“好几天了,十一假前一两天。”
“在哪接过?”
“我乡里的医院,说要手术,我想能不手术就不手术了,小军说你这能接,我就领过来了。”
“早来肯定能接,耽搁时间长了,现在骨头都是接得偏的,小孩骨头长得快,骨茬都长一起了,只能做手术了,得砸断重新接。”
“没带那么多钱,我回去再商量一下。”
医生也看多了这种人,很多父母都为了省钱,耽搁了孩子的病,有的甚至造成了一辈子残疾。他把片子装回袋子,递给李养民:“我的意思是你们到你县里的医院做吧,能省不少钱。”
“啊啊,那我回去再说,这片子还有用么?”
“没用了,过两天又是另一种情况,还得重新拍。”
“哦,谢谢医生,那我们先走了。”李养民惦记着自己的包,医生却没什么反应。
离开都是药味的医院他们往东走,准备美美地吃上一顿。一路上,只有大大小小的乐器铺子,路上有几个男男女女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着洗白了牛仔马甲和裤子,竖着背着一个半人多高的包。他们走路像踩着棉花一样,腰都快扭断了,和这古朴的街道很不搭配。
拐过弯儿,这条路上搭建了很多临时板房作为店铺,每个店主盯着门外的人流,寻找他们以为的潜在客户。
一个个子不高的伙计,在公交车站牌旁边的小店门口唱着:“来来,里面看,看看咱家手擀菠菜面,油泼的,哨子的,西红柿鸡蛋拌着的,浆水的,蒜沾的,酸的心里打颤的,炸酱的,打卤的,南北口味都有的,带汤的,干拌的,吃进肚里暖胃的,鸡汤的,骨汤的,酸甜可口素汤的,刀削的,手擀的,还有拉成毛线的,有宽的,有窄的,有粗的像裤带的,要煮硬,要煮老,年老年少都吃好,歇脚的,赶路的,吃上一碗上劲的。来来来,师傅,里面坐。”
伙计给周围人坐请的姿势,围观的人只是为了听他唱,进去吃的并不多。李养民牵着杨楠珂围在外面看热闹。
“来来来,师傅,给受伤的娃娃让个道儿,两位里面坐,二哥招呼着,把茶倒上。”
李养民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他从来没受过这待遇,牵着杨楠珂进去了。面馆外面看起来很破,但是里面却窗明几净,装修一新,七八张小桌子整整齐齐地摆在大厅,玻璃后面的厨房,也看起来很干净,几个师傅擀面切面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找了最里面的位子坐下来,一个伙计弓着背,肩膀上搭着毛巾,拎着茶壶过来,擦了擦桌子,把毛巾甩回肩膀,翻过来两个茶杯,给他俩倒了热水说:“墙上有菜单,想吃啥给咱说,就跟到家里一样。”
“两碗菠菜面。”李养民显得很局促。
“油泼的还是干拌哨子的?”
“油泼的,大碗。”
“对,先喝口热水,马上来。”伙计朝一块玻璃后面的后厨喊:“油泼菠菜面,两碗!”
“哎,伙计,拌个凉菜么。”养生看了眼菜单,扫了一眼旁边客人桌上,的凉菜看起来非常诱人。想着豁出去了,都到西安了,怎么的也要好好吃点。
“素的5元荤的12元,都来一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