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文史之难
陶星言坐在桌子前,整个人靠在才气演化出的栏杆上,等待着发卷。
试卷发下来了,足足有四十二张!
陶星言轻吐一口气,写好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开始审题。
这四十二章试卷,前二十章各有五道题,属于第一大类的文史类的问题,
其中大约十张内容是关于《尚书》《春秋》《论语》之中的问题,而后面十页则是其他先贤以及近代圣者的作品考察。
而二十张到三十五张,则是原封不动的诗文默写,每页各有十道题,一共一百五十道。
在后面就是论述题有五张纸,每张纸上有一道题。
诗词部分只有一道题一张纸,最后一张纸是留作草稿。
陶星言定了定神,开始答题。
文史的前几道题是比较简单的所问的问题都是没有拐弯的,只要根据题意将原文写出来便好。
比如第二道题:请写出论语中论述德行若星辰一般与参与政事关系的句子是?
陶星言仅仅是思考一下这句话的字如何写,便提笔将答案写了出来: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诸如这类的题目,在地球陶星言也是亲自出过不少题,用他自己的话来讲这便是送分题。真正有难度的是后面的题。
连续做了几道题,陶星言都没有感觉到阻碍。
直到做到了第七题陶星言有些头大了:《论语》中第三个关于道德的句子是哪句?
这道题虽说只是考察一句话,但是所涉及的内容却是十分的庞杂,要知道论语可不是按照里面可没有设计道德内容的划分。
要想答对这道题就要考生能够通篇背诵下来论语,而且要逐句按照顺序筛选出与道德有关的句子。
陶星言思索了半天,没有头绪,将第七题写在草稿纸上,开始读下一题,连续读了两道题,却更是头大如斗
第八题:请写出《论语》中关于人格的第三十五句。
第九题:请写出《论语》中关于政治的第二句。
连续三道同类的问题赫然出现在卷宗之上,让陶星言有些乱了方寸,都没有多想将八九两题也记在草稿上继续看下面的题。
第十题是一道关于春秋的题,相对而言还是挺简单,陶星言只是拿捏了一下其中的字,便写出了答案。
又连续写完了四页的题陶星言才微微有些舒展,二十张文史题,才做了六张便有三道空题,而且所答的问题中还有个别字拿捏不准。
这时已经是午时了,儒家干事为每位考生发了干粮和茶水。
陶星言坐了一个时辰,本来就受伤的下肢已经没有了知觉,胸口也有些发闷,连喝了两口凉茶才舒服了一些。
咬着烧饼,陶星言边休息边思考着考试的内容。
儒家祠堂正殿下的四位主事,也正在商量此次的考题。
“真是没想到今年的考题竟然这么的难。”县丞拿着一份卷子与三位主事讨论。
“这题放在第七题的位置,可是会对考生的心态产生影响啊。”城防军卫长语重心长的说道:“看来这批新晋的学生心智要比其他的能坚定一成。”
他是军人出身,考虑问题跟军心紧紧相关。
县丞也在一旁说道:“这三道题,咱们几人若是不用举人的才气演化,怕是也不好答上来,除非对论语倒背如流。”
先贤圣院执事点点头,说道:“这次出题的是玄圣他老人家,他老人家是儒家的圣者,所以对典籍的熟练极其的在乎。”
听得此话其余三人都有些唏嘘,最后儒家的主事说道:“看来今年可能要天下无甲了。”
四位主事相视一笑,继续看着下面的试卷。
第八十七题:请以后辈弟子的身份写出孔圣作春秋的原因。
前面的题陶星言又多了两道的空题,此时见此题心中一动,这题看似难,但是他却是做过,就在白倾心给他的小册子上面便有关于这一题的注解。
白倾心给的答案是从《史记》中摘取的:余(太史公)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这是史家先贤司马迁对于孔圣《春秋》是如何诞生的评价,以历史的角度来解释这本书的诞生。
陶星言心中一喜,准备提笔写下答案,却隐约的感觉有些不对,仔细想了一下,却也没发现问题在哪里。
陶星言蘸上了墨,准备写下答案,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放下笔,再次读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