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边走边根据自己所到达的位置,不断移动拇指,转动地图。按拇指辅行法的要求,保持位置、方向的连贯性与正确性。原怡则在一旁监督、查看指北针和记忆距离长短。按介绍上说的,应该数步子和估测距离,眼睛先看前面一个地点,估计距离确定方向。可走着走着就感觉,拇指变化和距离判断,跟不上实际啊。
好在这才是开始,旁边和前方不断地有徒步越野的参与者出现,不可能走得太错,大不了跟着别人走就行。问题只在于,跟着别人走,不一定跟得上啊,而且完全不看地图,不看地形,就没有意义。
“哈哈哈,第一个点,”林海乐滋滋地将点签器按到一号检查点的槽里。一号检查点隐藏在一个小树丛处,走近了就能看到树上的标识和安置的电子打孔器。如果站远了,或者在背面,就看不见。
两人对着地图看了一下周围的方位,特征物,的确跟地图标识很相近。并不是所有的石头和地形都会描绘成特征物,只有一部分会被选择。(注1)而这个检查点是在小山坡的中段,等高线的密度表明了落差的程度。
想到芬兰在二战中曾经的冬季战争,平时接触到芬兰到处的森林地形,这个活动其实与北欧国家的军事需求,与平民化的军事知识普及是可以联系到一起的。这些地图近乎军事地图,在原理上都是一样的,跟普通的旅游地图有天壤之别。以前不懂为什么有人拿着军事地图也会走错路,或者在战争时期,看不懂军事地图。林海低头看一看手里的地图,现在可以明白了。用这种图才可能设计行军路线,普通功能的城市地图用尺一画,除了明确的江、湖、山,鬼知道会经过什么。
今天虽然才完成了第一个检查点的行走,但感觉不是一条直线可以概括的。对于国内的军训来说,在有条件的大学里,加上这一项,应该是有很大意义的军事科普。只是危险性高了许多,也很难组织。除了这种野外型的,还有城市范围内的定向徒步竞赛,与这种野外地图比起来,显得简单一些。
“你来第二个,”林海将地图交给原怡。
原怡也跃跃欲试,拿过地图,将指北针交给林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