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沉吟了一下,方从哲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自己必须站在太子这一边。如果将来太子成功过了,那么自己就是功臣,就算太子失败了,自己也就是身死而已。可是自己绝对会真正的彪炳史册,成为大明有数的名臣,有可能会成为文天祥一样的名臣。
“陛下想要册封李选侍为贵妃,臣等没有意见,吾皇英明。”就在方从哲想要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大殿上响起了。
听到这个人的喊声,所有人都反映了过来,迅速的跪倒在地,口中大喊吾皇英明。
看着下面跪倒的大臣,泰昌帝的心中也正在琢磨,一来他并没有封后的心思,二来刚刚太子的话也触动了他的心。当年他的父亲就是宠爱郑贵妃,他就是受了郑贵妃的气几十年,此时忽然觉得自己这么做似乎有些对不起太子。不由有些歉然的看了一眼太子,可是看到的却是太子温和的目光,这让泰昌帝的心里微微一暖。
或许自己的儿子会是一个好皇帝吧!想到这里,泰昌帝缓缓的站起了身子,大声道:“诏命,李选侍贤良淑德,进康妃。”
这应该是泰昌帝下的最后一道圣旨,可是却并又被很好的执行,那位野心勃勃的李选侍也没能实现的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因为泰昌帝要死了。
当然这个女人并没有死心,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场大戏,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回到自己的住处,我再一次躺在了摇椅上,吃着青萍喂的葡萄,此时我正在回忆历史上的光启帝朱由校。
万历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刻薄寡恩的皇帝,却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郑贵妃。当年的郑贵妃可以说是宠惯六宫,万历皇帝一向想要废长立幼,立郑贵妃的儿子福王为太子。对子的长子泰昌帝是不理不问,甚至是几年不见一面,这也就导致了泰昌帝总是被人欺负,最终导致了泰昌帝懦弱胆小的性格。
而我们的天启帝朱由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从小没有关心爱护,自己的亲生母亲死了,西宫的李选侍对他也是非打即骂,自己的父皇甚至不敢怒,不敢言。更可笑的是这位皇帝没读过书,天启帝继位的时候十六岁,而且万历皇帝不过去世一个月而已。万历在位的时候,对泰昌帝都是漠不关心,就更不要这个孙子了。
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良好的教育了,他没有老师,没人关心,在他身边就只有两个人,那就是魏忠贤和客巴巴。这两个看着泰昌帝长大的人,是泰昌帝内心中的依靠,客巴巴就像一个母亲一样的照顾泰昌帝,而泰昌帝也却是将她当作了母亲。
至于魏忠贤,不但是泰昌帝的玩伴,更像是泰昌帝的父亲,他和客巴巴代替了原本应该是父母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泰昌帝那么宠信这二人的原因,对于和自己同患难的两个人,泰昌帝是无比的信任。
后来魏忠贤为了权力,害死了泰昌帝的儿子,此时或许谁也想不到吧!包括魏忠贤在内。
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魏忠贤,我轻轻的笑了笑,淡淡的道:“好些天没有见到客巴巴了,她这些天在做什么?为什么都不来看本宫?”
魏忠贤此时越来越小心,在他的心里似乎觉得太子换了一个人,可是他却不刚说出来,只能小心的应付着。看了一眼面容依旧的太子,笑着道:“回殿下,客巴巴因为上次的事情很是愧疚,要在佛堂闭关一个月,一来赎罪,二来为殿下祈福。”
缓缓的点了点头,我的心里有些异样,对于魏忠贤和客巴巴这两个人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直接杀了,绝对是不一个好办法,不但会给人留下刻薄寡恩的印象,而且对于魏忠贤,我总的有能用到他的地方。
虽然那些大殿里的大臣都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可是真要做些什么还是东厂锦衣卫好用的多,而且有多上的台面的事情也需要他们。我这些天想过了以后应该做些什么,这个国家已经千疮百孔了,要治理好就不得不采取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像魏忠贤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拒之门外呢?况且大明朝这么多年,所有的专权太监无一不是皇上默许的。大明朝重文轻武,朝堂上武官不能像其他朝代一样文武制衡,武官的地位实在太低下。如果没了东厂锦衣卫,那些大臣还不得翻天?
将纷乱的思绪理了理,会回头对魏忠贤道:“我听说东厂有很多武艺高强的人,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看了一眼笑嘻嘻的太子,魏忠贤不知道太子怎么忽然对这件事感兴趣了,只是他对东厂可是垂涎已久,这些事情自然是知道的。沉思了一下便开口道:“回殿下,是的,东厂有很多的奇人异事,也有很多武林高手,功夫都很厉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