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遣散宫女的消息刚刚传出来,京师顿时一阵议论,紧接着就是一致的赞扬声。无数的大臣,无数的折子,一时间仿佛天启皇帝成为了天下最盛名的皇帝,大明也仿佛是太平盛世一般。
在这样的气氛里,冬天来临了,在这萧索的冬天,似乎什么都安静了。天下一片承平,大臣们和天启皇帝也都整天无所事事。唯一让人疑惑的是京城东面的皇庄最近不是很素净,总是传出剧烈的爆炸声,让京城的人们都休息的不是很好。
虽然有大臣将事情上奏给了天启皇帝,可是折子却犹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也有人派了自己的家丁前去打探,却被一群凶汉给赶了回来。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肯定不寻常,甚至有心的人已经知道那里面是火炮的声音,可是却也没有人去找那个麻烦。
这件事情既然发生在皇庄里,那么天启皇帝肯定知道,既然没有透露什么,这些大臣索性也就没有在追究。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京城似乎忽然多出了有些西洋人,金发碧眼的,操着什么语言的都有,可是却也没有太多的人注意。
就这样,在一片宁静和祥和中,这一年终于过完了,迎来了天启元年。
天启元年的大年初一,从各府各道选出来的五千秀女都向着一个地方聚集,那就是京师。此时整个朝廷这件事情成为了主流,整日斗来斗去的各个党派似乎也达成了某种共识全部偃旗息鼓了。倒是东厂和锦衣卫不是的在大街上跑动,名义上为天子选后保驾护航。
紫禁城,乾清宫,御书房。
此时天启皇帝正面无表情的坐在龙书案的后面,站在他身边伺候的依旧是青萍和陈洪。只是除了这二人,还多了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乃是东厂的提督太监魏朝。
“皇庄那边的事情还平稳吧?”将手中拍马屁的奏折放下,我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对下面的魏朝道。
“回陛下,前些日子那一批熟练的工匠已经进入了,这几日正在进行试制,至于结果怎么样,奴才就不得而知了。陛下交代收购的东西也都在进行,虽然没有全部收来,却也有三分之一了。按照现在的使用速度,已经足够皇庄那边用一阵子的了。”魏朝很明白自己应该知道什么,不应该知道什么,不然肯定死的很惨。
“嗯,很好,你先给朕好好摸一摸底,南京的守备大营,兵部的将作监有哪些手艺精湛的工匠。尤其是那些世代的军匠,能弄到多少就弄到多少,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让人起疑。”既然皇家科学院以经走上了正轨,那么接下来就是将他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变为实物,那么这些工匠就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明朝,很多军队都是朝廷统一发放的器械,但是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南京守备大营。那里有着在自己独立的作坊,有着自己的工匠,所以想要挖墙脚,第一个自然就是那里。这样见不得人事情,自然还是交给东厂来办最为稳妥。
“陛下放心,老奴知道了。”对于东厂的督公来说,这样的事情自然没有什么难度,他也并没有将事情放在心上。
就这样,新的一年开始了,只是现在没有知道,这一年将发生什么事情。
河南,祥符县。
张嫣此时正满脸泪水的站在自己门口,而另一侧则是她的父亲张国纪,母亲张氏。
“嫣儿,此去京城前路艰险,你要处处小心,到了京城之后,派人回来送个信。”张氏此时拉着张嫣的手,不段的叮嘱着,眼泪也是不断的滴落。
看到这一幕的祥符县令李昌茂心里也有些不好受,果然不出他的预料了,这位张小姐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很顺利的通过了选拔,此时就要进京了。
“娘亲放心,女儿不会有什么事情的,如果没选上,女儿很快就会回来了。”张嫣虽然心里难过,可是却不得不安慰自己的母亲,这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对自己的前路也是无比的茫然。
没来得及再说什么,那边已经开始走了,张嫣也没能在多留一会儿,上了自己的马车,带着自己的丫鬟小环,上路了。
这段时间整个京城似乎都显得很热闹,随着各地秀女的进京,皇帝选后的热潮再一次掀了起来。街头巷尾,无数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情,似乎这件事情占据了所有人的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