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广宁县城,李承政等人都在忙忙碌碌。
李承政在广宁县城里走街串巷,熟悉民情,顺便调研了市场上纸的价格。
李儒如今身为广宁县的县令,第二天一早,就带着主簿裴允处理积攒已久的政务,顺便还令人在街头巷尾贴了征兵和招募衙役等小吏的告示,但是收效甚微。
杨宏毅这个新上任的广宁县县尉去了一趟广宁县外圈的守备军军营。高高兴兴出门,如丧考妣回来。
据杨宏毅给李承政描述,整个守备军军营现已闲置,整个军营都保留着之前军队仓皇逃离时的景象。
按照杨宏毅的估计,将整个军营打扫出来,至少得需要一百人好几天的时间。
…
第二天晚上,李承政、李儒、裴允、杨宏毅、杨玉清五人又聚集在了议事厅议事。
李承政坐在首位上说:“现在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招不到人,无论是士兵还是小吏,都招不到”。
“本宫认为,是百姓普遍对我们还存在不信任、不认可的情况”。
“所以我们当务之急要解决的,就是百姓的信任问题。诸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裴允想了想说道:“下官认为官府的威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速成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
杨玉平和杨宏毅二人也眉头紧皱。
李承政看了一眼李儒,发现了李儒也在看着他,二人微微一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李承政对着杨宏毅说,“宏毅表哥,明天麻烦你从城外找一个大柱子,立在城头,并说谁能把柱子从城头搬到县衙门口,就给他一千两白银”。
李承政想了一下,继续说道:“柱子不易太大,也不能太小,能让练气三四层的人搬动就好”。
听完之后杨宏毅有点懵,“这…这…一千两白银能买几十个练气三层的奴隶,为什么还要…”
裴允眼中精光一闪,对着李承政佩服地说道:“殿下高”!
一旁的杨玉平也反应了过来,点了点头,心中又对李承政肯定了一分。
全场唯一一个不明白的杨宏毅还是不明白,摸了摸自己的头,感觉自己的智力水平和其他四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哈哈”!李承政笑道:“宏毅表哥,此番举动并不是招募一个大力士来搬柱子,而是为了给百姓树立县衙说到做到的榜样”。
“明白了明白了”!杨宏毅嘿嘿一笑,说道,“还是殿下聪明,明天一早我就去把这件事办了”。
“一千两白银最好直接换成现银放在门口”。一旁一直不说话的李儒突然又开口道。
“好…好嘞”,一旁的杨宏毅想不明白,但还是准备继续照做,
几人又聊了一会,便各自回去了。
“文优,决明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李承政看到杨玉平、杨宏毅、裴允三人走后,问李儒。
李儒说道:“已经开始筹备,但还没找到靠谱的人,儒正在尽力寻找”。
“嗯嗯好的,决明对人的要求就是宁缺毋滥,之后这事就拜托文优了”。
…
杨宏毅特意起了一个大早,赶去城外的树林里找一块合适的大木头。
找了好一会,杨宏毅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大木头。
说木头大,也只是体积上的大,凭杨宏毅武者境的修为,这块大木头对他而言轻若无物。
杨宏毅将木头扛在肩上,向着城头飞奔回去。
…
杨宏毅站在门口,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场,毕竟拿根大柱子在这也挺尴尬,特别是已经有好些人围在这里看热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