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正是上班高峰期,于少东驾驶着汽车在二环高架上缓慢的挪动着。
高架上用车水马龙来形容已经不太恰当,如果非要找一个成语来形容,估计也只能是用接踵摩肩了。
坐在后排的一个60多岁的老头看着窗外拥挤的车流,不禁感慨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于少东不禁笑道:“老爷子,你这话初听有点别扭,可细想一下,却又无比贴切啊。”
说完,两人大笑了起来。
对于两人的玩笑,坐在老头旁边的一个男孩,却浑然不觉。
男孩的双眼一直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但不停扭动着身体,显示出他有些紧张。
于少东回头看了迪迪一眼,问道:“迪迪,在想什么?在畅想新学校,新同学吗?”
迪迪头也不回,漫不经心的“哦”了一声。
老爷子笑着说道:“我看他是有点紧张,你看他屁股不知扭了多少次了,好像下面有根针一样!”
对迪迪来说,期待或许有吧,但更多的是紧张。
毕竟一个14岁的孩子,只身来到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度,刚刚熟悉了这个陌生的家,屁股还没坐热,又要来到另一个新的陌生环境。
对还是孩子的迪迪来讲,紧张是必然的。
于少东笑着说道:“你担心什么?担心换个环境不习惯?
你又不是住校,天天都要回家的。
担心和同学们没法交流?
虽说你中文说的一般,但至少交流是没问题的。
担心学习跟不上?担心老师?
这些你也不用担心,我和你们班主任是同学,我已经拜托他重点关照下你。
另外我还准备找个家教,让他多辅导辅导你功课,让你尽快能跟上学习进度。”
老爷子也接着说道:“你看,于叔叔说得多对,没啥好担心的。”
说着又岔开话题道:“少东,你看,不愧我的孙子,穿校服都这么帅,要是迷住了那些小姑娘可怎么办。你可要给你同学说下,把迪迪看紧点哦!”
听见这话,于少东大笑了起来,迪迪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紧张感也消散不少。
或许是两人的开解起了作用,又或许是两人的调侃转移了注意力,迪迪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竟也一句没一句的和两人搭起话来。
蓉城二十中。
学生们早已经开始了上午的第一节课,校园里十分安静。
在校园的西南角,几栋白色的教学楼矗立在那里,教学楼前面有一个圆形的大水池,池水清澈见底,大片大片碧绿的荷叶漂浮在上,已经长出些许嫩芽。
一群群鱼儿在荷叶间游动,时而追逐嬉戏,时而静止不动。
池边栽着几颗垂柳,长长的柳枝垂向水面一动不动,仿佛在聚精会神的观察鱼儿们嬉戏。
只有当郎朗读书声随着微风传过来时,垂柳才会微微摆动,嫩黄的柳叶轻轻敲击着池边的白栏杆,好似听见了什么精彩的地方,轻轻附和起来。
初二三班教室里,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干干净净的教室里整整齐齐的坐着40多个学生,他们正聚精会神的望着讲台。
一位40多岁的女老师正在黑板上写着什么,偶尔时不时转过身来讲评两句,听见老师的讲评,下面学生立即低头记上。
一股欣然向上的气氛在教室里弥漫,让看见这一幕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不过前提是忽略掉最后一排的那个小胖子。
小胖子一只手撑住脑袋,一只手拿着书,咋一看上去好像正在用心听讲,可只要仔细一看,那紧闭的双眼和嘴角残留的口水,已经暴露了他的行为。
就在小胖子大梦正酣的时候,“程小天”,一声暴喝如晴天霹雳在耳边响起。
小胖子吓得浑身激灵,书一下子掉在了桌上,他抬着嘴角还残留着口水的小胖脸,惊恐的望向讲台。
只见那名女老师怒目圆睁,指着他说道:“你又在打瞌睡,站起来听!”
小胖子无奈的站了起来,顺便在前排的提醒下用手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见小胖子站了起来,老师也不多言,继续她的讲课。
叮铃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