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所以小孩子常常盼过年,因为到了过年就可以穿上漂亮干净的衣服。正月初一那天,随别去别人家,叫上一声“拜年”,别人就会拿出糖果花生瓜子给我们吃。春节前后队上基本上不开工,家里的牛就安排大人去放,或者干脆将牛关在牛栏里,放点水和草,让它们自己享受。我们小孩成天吃了玩,玩了又吃。玩得最多的是鞭炮,不知是谁从外面弄来黄炸药,我们将当年刚读完的书本拿出来,裁成寸把宽的纸条,然后用筷子将纸条卷好成纸筒,在纸筒下端压些土,中间放一些黄炸药,安上引线,上面盖些干土压紧,这样一个大鞭炮就算完成了。
黄炸药做成的鞭炮声音特别脆,但制做过程太危险,一不小心在你眼前开了花,让你不知不觉就破了相。当年村里的乔新桂就是这样被弄残疾的,最后双目失明,一只手没了,脸被炸得稀巴烂?送医院治了几个月才痊愈。
吃年夜饭有早晚之分,我家乡的年夜饭是吃早饭。除夕那天早上,大人很早就起床做饭了,菜是头一天就准备好的,一般是腊肉、猪血丸子和油豆腐,条件好的人家有鸡鸭或野山活吃。我们家比较穷,兄弟姊妹多,过年就吃腊肉煮油豆腐。而且肉都是肥肉,因为瘦肉在头一天晚上吃安心汤时早已吃完了。吃安心汤就是除夕头一天,家里洗上三两块大腊肉,一块有三五斤。下午,母亲将家里那口大黄锅洗干净(平常一般用来煮猪潲的),然后将洗干净的腊肉裁成几大块,全部放入大黄锅里炖,等到大块腊肉全部熟透了,将它们取出。在剩下的汤中加些萝卜块,再继续煮,待萝卜块熟了,我们便开始吃安心汤了。将大块腊肉的皮和肥肉都切下,剩下的大块瘦肉用来下酒吃饭,叫做吃安心汤。那刚出锅的带着温度的腊肉啊,香飘四溢,咸而不腻,吃起来真的爽。可是瘦肉吃完了,第二天过年只好吃肥肉和油豆腐了。过早年要求吃完早饭还没有天亮最好。
大年初一,就是拜年日,家乡人拜年有讲究,先要给自己家族的长辈拜年,然后再去给邻居和关系好的长辈家拜年。那时在自己家乡拜年一般不要提东西,上门只要放一挂鞭炮,然后主人将拜年客引进屋,倒茶倒酒,说的都是吉祥如意发子发孙的祝福话。什么新年来临,出行大吉,脚踏财山,步步高升,女子捏手成花,男子读书聪明之类。大家走家窜户,好不热闹,好不开心!
家乡人做什么事都讲彩头,新年第一天需要万事大吉。你正月初一不能生病,初一如果生了病,那你今年一年身体差。正月初一你最好不要讨打,初一讨了别人打,你会全年日子不好过,一不小心便祸从天降。当然,正月初一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全年日子都好过。
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一,我就被父亲追着打,追过了三条街。我们家本来是从山上搬下来的,落在了十队,而我家的宗亲都在八队,每年拜年先要去宗亲家里拜,有点远,而且一年到头少往来的,除了拜年。所以,我在中途就离队了,没去拜年,这不违背了父亲定下的规矩?父亲知道我没去拜年,有点恼。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邻居的儿子祥合在放鞭炮,其中有一个没有响。于是我走过去将其点上了,这下可不得了。弄得祥合大哭,边哭边到我家里去骂娘。我的父亲听到正月初一有人对着我家骂,这还了得?于是他从柴捆中抽出一根木棒向我冲来,幸亏我跑得快,不然少不了一顿痛打。但到底那一年后来好不好过,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正月初二开始,大家要到外面去拜年,按往年的习惯,我初二要跟着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去外公家给外公和舅舅拜年。自从去年认了亲娘之后,我就又要去给亲爷亲娘家拜年。到了亲娘家发现亲爷已带着小妹妹唐菊去她们的外公家拜年去了,亲娘和唐兰在家里留守招待外面来的拜年客,听说唐兰每年都要去给外公拜年的,可今年她申请不去了,理由是她的假期作业太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