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漫溯在那小溪旁,不停地向小溪里探望,看绿水横波,鱼翔浅底,藻荇交横……这都无法满足我。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在溪涧处一条全身发光但无花纹的素色锦鲤,舞涟漪,躍浮空。它好似精灵般吸引着我的视线,之后我就随着它的步伐,忘了自己的路,就这样就丢了,然后天渐渐暗了下来,无数无形的手想把我推入河流,我一次次爬起来,一次次反抗,都没有用,最后连自己的手都看不清了,眼前一片黑,我甚至觉得闭上眼睛远远要比睁开好得多,但庆幸的是,我已有了反抗的能力,可它却那么微弱,也就勉勉强强可以支撑着自己站起来蹒跚地走几步。
也是在一次次被推向泥坑的时侯,我几乎失去了对一切“真情实意”的美好幻想,所有人都想远离我,而我所深爱着的也向我伸出刀刃来,这就是我所言的“双倍压力”。我真的恨透了那些无意义的事挤占我的时间和空间而为我带来的蝶变效应。因为下一步我就有可能被那些挤占我时间的事的实施者推入泥坑,那时的我一遇到会打乱自己节奏的没有重大意义的琐碎小事就会尽力排斥,就像一只灰熊遇到两只灰狼,两眼泛光,眼神凶狠。
我知道自己走错了路,于是便开始停足织芰荷之衣了……
那么第一步当然是要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了。我环顾四周,没有任何痕迹和线索来做我的提示语,我不停思索,没有任何思绪去吸引我的注意。我环顾四周,仔细观察和审视,害怕错过任何可能是我的救命稻草的细节。年幼的我突然想到了学校,想到了我的小学教育中的一些美德,其中最为强调的便是“孝”了,我望向那个叫“妈妈”的人,又看看那个叫“爸爸”的人,我的眼睛湿润了,不自觉地,水从眼里缓缓流下,直到铺满那个叫“脸”的河床。无法思考,想要逃跑,我几番寻找,呼救。他们,根本不在我身边。爱,泛滥如海,然后再被我吞到肚子里去。期待着有一天它可以缓缓地腾升为温柔的月光,默默地温暖那些温柔的心。可我终究是逃开了那个“孝”字,思考着学校里强调的第二大词条“孩子的健康成长”,经过脑部的一步步加工,最终演变成了——“自我的快乐”,我围绕着它不断延伸,升华和深化思维,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可靠的但有些卑微的信条——“帮助别人”。卑微在哪里呢?这我就不得不说一说它的大纲要领了,也就是我当时的思维逻辑:
“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很悲伤,既然如此那就继续下去,你要尝尽所有的苦果,了解面对一件事情时可以出现的所有的感受,这样你就可以做到感同身受,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感受,就能安抚人心了。你已经这样了,很痛苦对吧?那别人呢?也会很痛苦的,你都已经尝过了,那就别再让别人知道了,起码,你可以去帮他们减轻一些,哪怕一点点……”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认定而已,并不是现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