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嘉慧
第五回得禽渠吐火之穴被孩童无意迁葬
赖布衣为何妇葬得猛狮摸宝穴之后,他自知现在仍是朝中通缉的罪犯,不宜在一处久留,倒不如四海为家,寻访各地名山佳穴,于是便朝着鹤山方向走去。在经过堂下墟时,看见群山相接,龙脉暗藏,值得细细探寻,说不定能为亡母觅得佳穴。
几日后,赖布衣在指山墟四周,看见一座高山,山上林木繁茂,正对仙人石,心想此山必藏着佳穴。他便上山仔细观察,发现山势宏伟,但山下却没有任何石碑刻有山名。他正觉得遗憾时,忽然看见一个高约三尺的岩洞,洞口呈青苔色,赖布衣迷惑地站在洞穴前端详许久,才恍然大悟的说:“原来这里就是此山的正穴-----禽渠吐火之穴啊!”
赖布衣寻得了佳穴,心中自然轻松,便在洞口坐下来歇息。他不经意的四处张望,看见洞口的几株桃树,树干、树叶全都枯萎了,似乎被人用火烧过一样。赖布衣当场叹了口气,说:“禽渠吐火之穴,成年人碰不得啊!”所谓的“禽渠吐火之穴”,大都出现于杀气重的山峦中,并非所有日都可经手下葬,尤其是成年人,很轻易就被禽渠口的火给烧毙,只有未涉世的孩童才可避免。赖布衣左看看、右看看,仍然对此穴赞不绝口,心想就暂做个记号,或许以后能找到适合的人葬在此穴。下山后,赖布衣决定在指山墟一带住些日子,等禽渠吐火穴安置好之后再离开,否则若有不知情的人,正好选择了此处安葬,就枉死人命了。赖布衣天天留意墟上有无适合的人家,竟发现没有一户人家有此福分。
于是,他将目标转移到邻墟。直到有一天,赖布衣在指山墟口摆卦时,看见有个壮汉追打一个小孩,赖布衣上前阻止,却被壮汉推了一把,大汉大声嚷嚷的说:“这小子拿了我的锄头去掘死人的坟,最后还把锄头弄成这副样子,你说气不气人!”壮汉说完之后,又作势要打那个小孩,赖布衣连忙阻止说:“这位大哥请息怒,这把锄头值多少?我赔给你好了。”
大汉见有人愿意赔钱,便不再发怒,拿了钱就走了。赖布衣转头向那小孩说:“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为什么要去挖掘死人的坟呢?”那孩童说:“我叫阿勇,六年前,父母就去世了,把我托给姑姑收养,从此改姓梁。前些日子,我看见邻人在替亲人捡骨,所以便想替我亲身父母捡骨,谁知一不小心,就把叔叔的锄头给弄破了,不过,爹娘的骨骸我已保存着了。”赖布衣听完,心想:“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如此有孝心,我看那个禽渠吐火之穴,倒是挺适合他的。”这时阿勇见天色已晚,便赶着回家了。回家后,他把下午发生的事告诉姑姑,他的姑姑叹了口气说:“勇儿,你何不等我们有钱之后,再买个好骨坛呢?”姑姑看阿勇一片孝心,也不忍心责备他,便要阿勇吃完饭,早点上床睡觉。
一天,阿勇正在园中偷摘番薯,预备拿来祭拜父母,不料,却又被那个大汉发现,追得阿勇到处跑。阿勇跑到山上,眼前正好有个山洞,便决定先把骨骸藏好。于是阿勇急忙地把骨骸放入洞内,然后再用乱草遮掩。那壮汉追来,看见阿勇便大声怒骂,但阿勇个儿小,身体又灵活,壮汉始终抓不到他,只好放弃下山去找阿勇的姑丈理论。阿勇见壮汉走后,便赶紧跑去洞穴找寻骨骸。不料那洞穴竟然不见了,只剩洞口有一排笋状的石头,阿勇见此情形,便嚎啕大哭,拼命地想把石头移开。他“啪”的一声折断了一枝最细的石笋,接着再攀折第二枝时,忽然有人阻止他,说:“孩子,万万不可!”阿勇转头一看,原来是墟口那个摆卦先生,他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赖布衣听完后说:“孩子,你真是好福气。”
阿勇听了觉得莫名其妙,赖布衣接着说:“这穴名为禽渠吐火穴,由于杀气太重,只有孩子才能亲手安葬。今天你在偶然的情况下,把父母下葬于此,这是上天注定,你将来必定享尽一生功名富贵,只是你刚才拌断了一枝石笋,表示你将少一个儿子。”阿勇无法判定赖布衣所说的话是否属实,便想回去禀明姑姑,但赖布衣却说:“孩子,你千万要相信我说的话,否则你这一去,将有牢狱之灾;最好是马上游走他乡另觅出路,等待功成名就之日再返乡。”阿勇心想:“也许他说的话都是真的,刚才那位壮汉一定去衙门,告我偷采番薯,不如我跟着这位堪舆师到外地增广见识。”阿勇便把心里所想的告诉赖布衣,赖布衣答说:“看你的性格,适宜习武,但从我这儿,却只能习文,你就暂且跟随我,等以后有好出路时,再做打算好了。”两人就一路顺着鹤山直上。傍晚,两人来到高明县城,赖布衣决定找一家客栈,好好的休息几天,顺便在城内采买一些干粮及日用品。
次日,赖布衣出外摆卦做生意,阿勇便在客房内打理房间。赖布衣看赚的银子,已够当日开销,便收拾卦摊,到四周山头去寻找龙脉。阿勇在客栈中觉得无聊,便跑到城中关帝庙去逛逛。他看见关帝庙前的广场,围着一群人,中间则站着一个和尚,不知在此划着什么。这位和尚背着一个葫芦,手上拿着一根禅杖,对围观的人群说:“谁能三刀将此三根香蕉切为九段,我就送他一件无价之宝!”要想将此排成川字状的香蕉,以三刀切成九段,的确需要花点脑筋。在场的人一时议论纷纷,就是没人能出个好方法来。阿勇在旁想了一想,就对和尚说:“我有办法。”他便拿起刀朝川字形的香蕉对角切去,香蕉被切成不等的四段,即上下两根仍保持原状,仅中间那根被对等切开,然后他再朝中间直直地切下,第三刀则往右侧边切断。就这么三刀,香蕉当场被切成了九段。和尚见了,惊呼道:“小施主真是聪明,这件无价之宝已是你的了,但是我必须当着你父母的面,才能将它送给你。”
阿勇这时非常自得,就带着和尚回去找赖布衣。赖布衣从山中回到客栈,看不到阿勇,正在着急时,却看见阿勇领着一个和尚,推门进来说:“师傅,这位大师要送我一件宝物。”和尚说:“贫僧是四川峨眉山庆云寺的主持,人称悟真上人。”说完后,和尚便在赖布衣耳旁低语了一阵。赖布衣回头嘱咐阿勇,明早要去庆云寺,今晚早点休息。第二天大早,三个人便向庆云寺出发。到了庆云寺的罗汉堂,悟真上人叫阿勇朝五百个罗汉分别磕三个头,阿勇二话不说,便朝着罗汉一一磕头,直到磕完时,已两腿发抖,一身大汗。
悟真上人等阿勇磕完后,说:“小施主既聪明又有志气,整整一个时辰里没听他抱怨一句,看来我是找对人了!”原来庆云寺历代主持曾立下一规矩,每隔百年,当代主持就得下山,寻找几位既聪明又有胆识的少年,传授珍贵的文武秘籍,使先人的武功不致于失传。而阿勇正好赶上这个良缘,获得了这本稀世的秘籍。
赖布衣见阿勇这么快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一方面想到即将与阿勇分离,不禁热泪盈眶。他摸着阿勇的头说:“师傅就将离开你了,日后若是有缘,我们必会相逢。你在这要好好的念书习武,莫辜负了禽渠吐火穴带给你的好运。”阿勇连忙跪地磕谢,赖布衣将他扶起后,便拿起包袱,往山下走去。他边走边想,该往哪里去?最后决定去广东,因为广东地处偏远,而且山水秀丽,应该有发掘不完的龙穴佳地。
布衣一路自峨眉山走下,预备经贵州、湖南,再重返广东。他见峨眉山四面峰峦连接,山势苍劲挺拔,便赞叹峨眉山地灵人杰,难怪山上香火不断。
赖布衣这一路游览,自然耽误了行程,他看天色渐暗,便在山下的龙池镇住宿一晚。隔日一早,他起身到四周闲逛,发现龙池镇夹在两山之中,颇像地经上所说的“藏龙缩爪”,看起来此镇乃是大发之镇。
于是赖布衣便向镇人询问,镇中可曾出现过显赫的名人,或是财大势大的员外。不料,镇中父老却都一致表示,近百年来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人。赖布衣不觉纳闷起来,决定在龙池镇上再多待些时日。
次日,赖布衣来到镇中的龙池桥上,他往上抬头一看,眼前的山峦像在移转似的,让人一阵目眩。赖布衣深思良久,忽然惊呼:“原来破此镇风水的竟是这座龙池桥!”
赖布衣在桥上端详了两个时辰,更加确定龙池桥将带给龙池镇民一场灾难。于是他希望找位镇上的名人,谈一谈此桥的源由及历史,并劝导镇上的居民迁居他处,等灾难过后再回来。
赖布衣忽然想到客栈老板,他在地方上小有名气,且为人随和。于是便回到客栈,与老板闲聊,这老板知道赖布衣是个地理师之后,便向赖布衣请教道:“不瞒先生,我对地理风水之事也小有研究,当初选择了龙池镇居住,是看出此镇风水极佳,却没想到龙池镇一代不如一代,没有丝毫大发的迹象。”
赖布衣说:“今天我正是为了此事而来,贵镇中的龙池桥,似乎暗藏着一些玄机,明早我们一同前往观察,不知你意下如何?”
于是,第二天,赖布衣便带着客栈老板一起到龙池桥上,把昨天看到的景象,具体的解释给客栈老板听。客栈老板听完后,知道赖布衣并非一般的风水师,连忙带他去拜访地方上颇有权势的胡员外。
胡员外一听赖布衣不过是个看风水的地理师,就摆出一副不耐烦的姿态,对赖布衣所说的话,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还以鄙视的口吻对赖布衣说:“我胡家三代在此住了几十年,没见龙池镇有什么天灾,为什么你一来,就满口的灾难,劫数?是不是缺盘缠,想借点银子花花?”
赖布衣行走江湖已有些时日,却从没碰到过这么无礼的人,本想拂袖一走了之,但一想到镇中千百人的性命,就耐着性子,对胡员外说:“胡员外,今天我只是个过路客,身上并不缺盘缠,我之所以会如此热心,完全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管你是否听的进去,我希望你能把我说的话,仔细的想一想。”
赖布衣说完,便马上转身返回客栈。不料,到了傍晚,赖布衣说龙池镇将发生灾难的事,一下子就传达了全镇。镇民们聚集在客栈中,一片嘈杂声,有的骂赖布衣是骗吃骗喝的江湖术士,有的则在一旁看热闹,客栈老板看到这种情形,便亲自上楼,向赖布衣道歉,说:“这一切都怪我不好,假如我不带你去见胡员外,你也不会受到这些欺侮,请大师不要责怪那些无知的镇民,”
赖布衣回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该如何拯救镇民的性命,其他的并不重要。看来龙池镇我是待不下去了,等我走了以后,我希望你能刻一石碑,竖立于龙池桥旁,日后龙池镇发生浩劫时,镇民就可以明了我的专心了。”
客栈老板答应了赖布衣的要求,问赖布衣:“大师,那石碑上要写些什么?”
赖布衣拿起笔纸,匆匆的写了一首诗后,便收拾包袱走下楼去。围观的镇民仍不停的咒骂着,而赖布衣并不理会他们,只是昂首阔步的走出客栈。
次日,客栈老板一方面开始打理行李,一方面则进行立碑的事。他心里想:等我一离开龙池镇,这石碑恐怕就会被镇民砸烂,我何不将客栈*卖给胡员外,而以立石碑为条件,以胡家在龙池镇的声势,必定没人敢动这块石碑。
胡员外听客栈老板出价如此低廉,便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客栈老板见心愿已了,便马上离开了龙池镇。
光阴似箭,一转眼五年过去了,镇民一如往常的生活,而五年前的那个预言,也早被镇民所遗忘。龙池桥旁的石碑,所刻的那首诗:“断龙桥旁头纷纷,断龙水溢无遮掩,藏龙缩爪不可测,龙飞水走如梦中。”大家早就见怪不怪,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四周的妇人还把石碑当做晒菜的板子呢!
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龙池镇的劫数已到!一天中午,一群被官府缉拿的盗匪,流窜到龙池镇来,他们不但大肆烧杀抢掠,还毁了不少宗寺庙宇。数以百计的镇民逃到龙池桥畔,本想上山去躲起来,但在桥中即被盗匪截住,当场人头落地,死伤惨重。赖布衣的警世石碑正实现了这可怕的预言。
话说赖布衣离开龙池镇之后,又开始云游四海,沿览各地风光。在越过广东省界时,发觉广东省北部,有一雷霆万钧的龙脉。赖布衣追龙直下,直来到广东中部的高要县,却忽然不见龙脉的踪迹。于是,他当晚便住在高要县,等明早再好好的勘查这支龙脉。
次日一早,赖布衣便前往龙脉处仔细观察,但走了整整一天,却一无所获。当他踏着月光,走回客栈时,看见客栈旁有一条荒凉许久的小巷,巷前有座小山丘,山丘上林木长得非常繁茂。赖布衣沿着这山丘打了几转,再由小山上向那支龙脉望去,忽然恍然大悟的说:“原来这条龙脉的终点就是这山丘,此山丘虽小,但山上巨石神似麒麟身上的花纹,而林木繁茂具有生气,看来此脉就是麒麟俯卧的龙脉!”
所谓麒麟俯卧之地,是块聚财添丁的福地,穷人只要迁进去,即可家财万贯,享福不尽。
次日,赖布衣向客栈伙计打听,得知此巷叫做高明里,原属于陈氏家族的产业,但在十年间,住在此巷的所有男丁没有任何原因的相继去世,而新生的婴儿也全是女婴。因此,当时陈氏家族的长辈们决定离开高明里,所以那条巷子才荒凉至今。
傍晚,赖布衣躺在床榻上百思不解,便下楼问伙计,如今陈氏家族迁居何处?伙计告诉他,就住在前面一排房子的转角处。赖布衣来到陈宅前,把心中的疑问告诉陈氏族长,陈老先生说:“当时发生那种事情,全族的人都很害怕,便请风水先生来到家中探查,有的说这是块凶地,有的看不出个究竟,总之到最后,就全部移迁到这,远离那不祥之地了。”
赖布衣心想:这分明是块麒麟俯卧的佳地,怎会是块凶地呢?那些江湖术士可能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便胡诌了一番,等明天天亮后,再好好的看看,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第二天,赖布衣再度来到高明里,前前后后花了六、七个时辰,终于让他看出了问题所在。原来麒麟俯卧时,独角会朝上,但高明里的房子却正好建在麒麟的头顶上,而把麒麟的一对眼给遮蔽了。这样不仅使麒麟的灵气无法发挥,而且还会引发灾难,所以陈家的男丁才会接二联三的出事。了解原因之后,赖布衣豁然开朗,却听见前方传来叹息的声音。
来者是陈族的陈守意,赖布衣问他为何如此抑郁寡欢,他说:“我们陈族的族长要我及妻小搬回旧居,这旧居死过很多人,听说是块受过诅咒的山地,怎么能住人呢?”
赖布衣接着问他,为什么族长陈继光要赶他们一家人出来?陈守意答说:“族长近几年来,已将陈族的产业一一占为己有,如今逼我们出来,是因为他儿子要娶媳妇,房子不够住的关系。风水先生,你愿不愿意为我占一卦,看看我们一家人未来的吉凶?”
赖布衣说:“我刚才已为你占了一卦,你的命与其他人不同,住进高明里,不但会大富大贵,而且十年之内,你后代子孙必将出人头地。”
陈守意虽然对赖布衣的话感到怀疑,但现在除了搬进高明里之外,也别无选择。此外,赖布衣还非凡嘱咐他,要与陈继光订下契约,以他原来的祖产交换高明里所有的房子。
陈继光见陈守意自动放弃祖产,反而要那块凶地,心里暗笑陈守意是个傻瓜,嘴里则一口允诺。次日,陈守意遵照赖布衣的指示,将阻挡在小山前的两间房子拆毁,然后再沿着高明里,搭盖一条高一丈的围墙,然后建两座祭拜天地的天坛,坛上放置两盏红灯,待一切布置就绪,再选良辰吉时迁了进去。
迁进去的当晚,当两盏红灯点燃之后,陈守意听到地底下传来隆隆的声响,他感到非常害怕,第二天便去向赖布衣请教。
赖布衣说:“这声响是表示麒麟复生,盲龙复活。”赖布衣看陈守意一副不解的样子,接着又说:“这些深奥的道理,你不用去了解,反正好运就将降临了。”
陈继光看陈守意大肆修建高明里,而且还天天工作得相当勤奋,料想其中必有原因,于是他便去探视陈守意。憨厚耿直的陈守意,不疑有他,就将整件事的经过,全盘托出。陈继光听了,也想去贿赂赖布衣,好让他能得到另一块佳地。
次日一早,陈继光预备了一些厚礼,跑到赖布衣所住的客栈,向赖布衣说出他的来意。赖布衣本想一口回绝,但念头一转,何不趁此机会教训一下陈继光呢!于是便答应了陈继光的请求。
他们来到陈族的祖山上,赖布衣向远处远望,只见山中云雾弥漫,气象万千,自成帝垣格局,但这整片山,却只有一处人家,看来陈守意必发,也是上天注定好的。赖布衣暗想,若是阿勇能住进陈族祖山前的郡号,那未来前途将无可限量。
于是,他对陈继光说:“此山本是好山,只是郡号地广人稀,人气过虚,若是能在此汇聚一市集,那么你陈家大发之日便有希望了。”
陈继光听完,面有难色地说:“汇聚一市集,那需要极大的财力,这恐怕不是我能力可及啊!”
赖布衣微微一笑,说:“不然,我还有一计,只是贸然地说出天极,恐怕会遭天忌。”
“那要如何才能避免呢?”陈继光问。
“只要你诚心诚意禁食三天,早晚勤念佛经,三日后去静虚寺找我,到时候我会把计策告诉你。”
陈继光生**财,为了致富,果真开始断食三日。只是他平日养尊处优,餐餐山珍海味,三日不吃不喝,可说是折杀了他的老命。
三天后,陈继光依约前往静虚寺,赖布衣身穿道袍走了出来。他看陈继光额头冒汗,手脚颤抖,一阵冷风吹来,便连着打了几个寒颤,心里不禁觉得好笑。
赖布衣拿出香烛,朝着麒麟山上朝拜,再掐指一算,对陈继光说:“大事不妙,施主半年之后必有杀身之祸。”
陈继光当场面无血色,说:“大师,此话怎讲?”
赖布衣答说:“因为施主原居高明里,高明里地处麒麟山丘上,而麒麟眼被屋角遮蔽,所以陈族男丁皆不幸去世,施主虽然逃过一劫,但如今旧屋拆迁,麒麟已兽性大发,约莫在半年之后,必会取你性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