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后不久的某天晚自习,正好有一节地理课。地理老师说,下周我们高一年级要举办一个“史地竞赛”,每个班5名同学参加,是笔试形式的,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会综合同学们几次月考和历史地理测验的成绩推荐五名同学。地理老师还说已经和历史老师商量过了,念到名字的同学下周去参加竞赛。黄亦辰有些兴奋,他想肯定会有自己的,可是地理老师念到蒙快舟、农金、叶鹏、黄潘四个名字了还没有自己,他有点慌,难道自己不够格去参加这个竞赛吗,别的科不敢保证,历史和地理他应该是5班最好的呀。他的心里活动还没有走完,地理老师就念到了他的名字,真是虚惊一场,心里活动的戏份太多。
知道自己能参加比赛了以后黄亦辰还是很高兴的,第三次月考刚刚一个星期,黄亦辰想到段考自己刚考了班里的第7名,这次月考又打回原形了,考到班里的第13名。不过他也很快想明白,段考是自己发挥得比较好,其实自己的整体实力还是不行,英语和数学这两大主科都是自己的弱项,仅靠历史地理这样的科目还是无法得到总分的高分,或许班里的十几名这样的排名才是他真实的水平。
地理老师刚说完就安排同学们自习,自己跑回办公室去了。地理老师才刚走,黄亦辰就收到后面传来的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大哥,加油”。是胡桂秋的笔记,黄亦辰在纸上回复“等我的好消息”,又把字条原路传回了。自从胡桂秋开始管黄亦辰叫大哥以后他们的互动就很平凡,经常课间一起聊天,也经常上课传纸条。胡桂秋会经常在纸条里跟他说一些心里话,他的回复是理解、安慰和陪伴,可却没有一样的诉苦,或者透露心声。黄亦辰虽说是一个外向性格的人,但他也隐藏得很深,他从不轻易告诉别人自己内心得真实想法,他或许擅长跟别人交流打交道,可他却不喜欢,尤其是对生人。
“史地竞赛”安排在有历史科和地理课晚自习,考场安排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考前黄亦辰还是会教室自习,也翻翻书为竞赛做一下准备。黄承亮老师那天也早早来到教室,还走到黄亦辰的旁边鼓励他,让他放轻松,到时候提前20分钟去考场,还叮嘱他记得叫上参加竞赛几个同学一起去。黄亦辰出发去考场的时候,胡桂秋还给他做了一个握拳加油的手势,他回头微微笑比了一个剪刀手。来到考场,黄亦辰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还没发卷,他环顾了一下四周,除了自己班,其他人几乎不认识。竞赛的题目确实有些难,好多题做下来他也没有把握,不过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是抓耳挠腮的,他也就放心了。
考完试回教室的时候,自习课还没有结束,地理老师还在。黄亦辰就拿出竞赛试题向地理老师请教,“我国古代某个天文学家测得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4°30′,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8°10′,请问当时的黄赤交角的大小是多少?”地理老师解题说,“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竞赛结束的第二天,学校公布竞赛结果,在公告栏里张贴了获奖同学的名单,黄亦辰得了二等奖,也是唯一一个普通班得奖得同学。黄亦辰和龙海丹在教室外得走廊里聊天,数学老师看见了,走过来说,“亦辰啊,你这回代表我们这栋楼获奖了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