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殿元、吴定彩他们,吴志宏安排他们暂时将镖局骨架搭起来。吴志宏的赏识,让他们非常内心里感激,殊不知吴志宏却不敢全心的对待他们,让他们过早地进入自己的核心。无论什么情况,他也不敢忘了自己身在清末这个异族统治之下,皇权至上的大清国,过激的行为不是一个有理智的人能应有的举动。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算是手握兵权的将军也要有一定的有利于己的外部条件,不然如莽夫一般,最终只能落得个生死族灭的下场,虽说吴志宏不打算造清朝的反,但前期准备必须在大清打好基础,何况大清这个超级大市场,吴志宏是不可能丢掉的。
吴志宏有好多计划想要实施,只是环顾四周才发现,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培养新式人才,大清那种迂腐的酸儒,吴志宏是死都不会用的,自己着重培养的的几个人才,却因为接触比较短,现在还不好下结论,洋人有能力者不在少数,但谁都知道,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因此也不可能得到吴志宏的信任。想到这些,吴志宏只能苦笑,还是根基太薄,看来心中规划的宁波同文馆必须提前实行了。
1865年,太平天国已然覆灭,大清地方督抚,特别是长江流域省份被湘、淮、楚各系掌握,这些人不同于满清异族,他们或多或少的接触到西方文化,知道列强的强大。因此,渐渐出现了,以以奕忻、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日本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同时各地相续相续成立同文馆,培养人才,因此,吴志宏在宁波建立宁波同文馆也就不存在不符合大清体制政策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