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很冷的一天,冷风如刀。
这种天气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待在屋子里。
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人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劳苦。
小李眺望南边,似乎想看到遥远的家乡。
他出去干了点活,回来的路上见路边有一个戴墨镜的老人在拉二胡。
他很好奇。
他走过去,“大爷,这么冷的天您就回家去吧!”
天气实在太冷,小李裹着厚厚的棉衣还是冻的瑟瑟发抖。
老人却不理他,咿咿呀呀的拉完一曲,收起二胡,“小伙子,很冷吗?”
这还要问吗?小李都快要缩到棉袄里,冷风还是不停的往脖子里灌,心都拔凉拔凉。
“快冻死了都,大爷在屋子里拉多好,干嘛非要在外面,怪冷的天。”小李好心劝他。
“习惯了,拉了有十几年了。”
“什么?您是有什么伤心往事过不去吗?干嘛这样虐待自己。”
要不是看他这么大年纪了,小李都懒得理他。
“伤心往事?年轻人,你是担心我被冻坏了是不是,没事的,多少年了身体好的很。”老人似乎很不领情。
“那您的孩子没在家吗,不会担心你吗?”
“孩子们都在国外生活,我一个人在家无聊就出来解解闷。”
你这个闷解的太费命了!这天气闷不死人一定可以冻死人的。
“回去吧,这天气太冷了。”小李同情的跟他说。
“你在汽修厂干活吧。”老人摘了墨镜打量了一下小李身上脏兮兮的工作服。
“嗯,我在修理厂干活。”
“年轻人学点手艺吃点苦总不错的,我以前也是修车的,教过一百多个徒弟。”
老人越说越离谱,一百多个徒弟,你得开多大的修理厂,管饭也管不起吧。
小李觉得他这个肯定是吹牛。
“大爷,您以前也是开修理厂的吧,现在上年纪了,拉拉二胡也挺不错的。就是这天太冷了,你不怕冷吗?”
“这天气还不算太冷,我年轻的时候修车,有一次在大雪地里干了三天,等我把车修好了,司机冻死了。”
讲起往事,他的眼里似乎泛起了光。小李虽然很感兴趣,也想听他讲,奈何实在冷的受不了了,就想走。心想,再跟你唠下去我得和那司机一样结果了。
老人见他要走,很舍不得,也许好不容易碰见个年轻人听他讲他年轻时候的事。
所以就邀请他回他住的地方歇歇。
小李心想,回去了也是在屋里待着,就陪他唠会吧,挺有趣个老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一百多个徒弟。
来到老人住的地方,小李惊呆了。
有十来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门口处是一栋三层的楼房,西边是一排平房,门口停着好几辆小李没见过的车。
老人就住在门口的第一间屋子里,一进屋子小李顿时来了精神。
有暖气的屋里不待要在外面吹零下三十几度的风,这不是有病吗。
屋子里挂满了笔力苍劲的字画,桌子上摆着一个精致的汽车木雕,很逼真。
一个大鱼缸里还养着几条鱼。
“坐,喝茶自己倒。”
小李正好奇的参观他屋里的物件,老人说:“都是我写的怎么样?“
厉害了,简直亮瞎双眼。
“不太懂书画,但看着挺不错,让人看了就想赞。”
小李在屋里坐了会,听老人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
原来他真有一百多个徒弟,他以前的这个修理厂是附近这一块最早的修理厂。
三十多年前就开了修理厂,那时候路上的车很少,有很多车都是进口或者引用的外国技术。车坏了人们根本就不懂,也不会修。
老人说他年轻那会,人们在路上看见汽车了都会追着跑。
小李问他为什么,为什么要追汽车。
老人说人们都没见过汽车,都好奇,这么大的家伙不吃草不吃料的自己就能拉着货跑,也不会累。那时候人们见都没见过,更别说修了。
为了修一些外国技术的车,他还专门去了好几个国家学习。而且他只上过三年纪就辍学了,帮家里种地放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