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94年春天过去没有多久,北京城里多出了一家名为聚仙坊的饭店,且不说这家店面不大的铺子和其他铺子有何不同,单单是里面的菜肴价钱就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了的,你说最便宜的阳春面多少钱?两个大仔?您请了,出门右拐直走就有!我们这里一碗可是五钱,银子!!
当然,举凡是进去吃过的人,也都是赞不绝口的样子,额外点也就是嘴里嘀咕着有些贵了,不能常来吃。不说呼朋唤友的进去大吃大喝一顿,只是单单的两人小酌一下,点歌白水羊头,爆肚,芥末墩子几样下酒菜,也得三两纹银才能吃的着。而这三两银子,足够普通人家一个月的花销了,还是有酒有肉的那种。
这么奢侈的个菜馆,在传统的观念中是开不下去的,毕竟国人在吃这个方面已经是研究了好几千年,总共菜式就这么几个。你卖这么贵,人们贪图新鲜还可能去尝尝,久而久之那新鲜劲总是要过去的,等到这新鲜劲过去,也就是你这菜馆关门大吉的时候了。
可事情就是如此的妖,事出反常即为妖嘛!
那些品尝过后喊着太贵的官商大人们,初始并没有觉得这家才管子和自己爱去的地方有什么区别,只感觉在这里吃过后总有那么股舒服劲在里面,要知道这里面卖的烤鸭可是和全聚德一个套路出来的。
于是,在众多准备看好戏的其他同行眼里,聚仙坊的门前开始川流不息起来,许多人在品尝了后就感觉到其他菜馆的菜那简直是味同嚼蜡,索然无味不说,吃着吃着就令人想起聚仙坊的那个味来。这一想不要紧,肚子里总是少点什么不舒服的客人,结账直接走人了。伙计奔门口一瞅,那客人钻进轿子里,就向着聚仙坊的方向奔了过去。
作为元明清三朝国都,这四九城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官,而在清末这个清官已经没了生存土壤的时期,这些官老爷们的财富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到的,只说最低级的县官来说,每个月也要那么百八十两银子的花销。
按照后世购买力来看,这绝对是金领级别的,可这些官员们对钱的欲望是比升官还要渴望的存在,升官是为了什么?老话说死了的,千里为官之为财!升官,不就是为了发财?!
食色性也,这是孔老夫子说过的废话,作为人的本性之二,官老爷们也是不缺这个性情的,也正是他们组成了聚仙坊这庞大的客源。当然,更多的则是四九城里的八旗混混们。
“日进斗金啊!”
每一个八旗混混都瞪着泄洪的眼睛,盯着那人满为患的聚仙坊,你看那伙计都忙的快要飞了似的。就连一些结账离开的官员们,也都在盘算着聚仙坊这一天下来的收入,可就是没有人去找这家菜馆子的事,连那城里最横的混混,也只能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
日复一日的,聚仙坊依然在经营着。
禄进喜那黝黑的脸色,被身上衣服映照的更加黑了三分。只是脸上挂着的笑容,在说明今天禄六爷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头上顶着黑纱六合一统帽,就连那帽正都是绿的快要沁出水的上好翡翠所制,身上一袭锦衣长袍,前后左右开着代表身份的四衩,就连马褂也是上等苏绣织就的。
“禄六爷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