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录制唱片Kelen原以为自己真的忘记了韩国的一切,忘记了他的十九岁。当积雪融化,春回大地,汉城的全貌展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这一切是多么熟悉,这一切都从来没有忘记,因为从不需要想起。就像学会了骑车的人,即便腿断了,也不会忘记如何骑车,生养他的地方,无论再怎么变化,也还是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走在汉城街头,做一次单纯的单身旅行,没有旅行社的带领,唯一陪他上路的就是那台p3。kelen买了一本旅游手册四处闲走。路过高楼大厦、地铁站,看街头林林总总的绿树和塑像,尽情享受汉城的匆忙和浪漫。他倒始终没有忘记要来汉城的初衷,以及两天后飞抵日本的重要任务,所以这次汉城驻足或多或少使他感到压抑。其实旅行真是一种极秒的方式。没离开韩国之前,他以为自己对某些情趣上的追求时常怀疑如是做是否值得感到莫名忧伤,但是这次回到了韩国,他发觉他错了,这里的人们,这里的每一寸风景,都能自然激发我用音乐去表达。
他是每到一个地方首选便是音像店,他喜欢各式各样的听歌工具。这次去逛的是距机场往东约500米的那家商场,柜台陈列着清一色的音像制品,他开始考虑如何有效率地进行参观。有感于韩国电子产品和音乐产业的伟大成就,在这家商场里面,最韩国的东西包括一切的时尚、前卫、另类、现代全在其中有所体现了,用各种颜色的画面包装着的墙壁,柜台起伏错落有如本土那些形形色色的音乐,音响里放出的劲歌也是一样干净利索;最让他铭心的是那些面带笑容的营业人员,几乎每个人都在狂热地喜爱着音乐,像维也纳街头哼唱的人们。似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走路,听音乐。
他走在路上,风景很美,尽可能多吸收蓝天下的阳光和道路两旁花草的芬芳。韩国最不能错过的景点就是逛服装城,大街小巷俯首即拾,宛若韩国的音乐层出不穷。回忆在汉诺威,他把他的大部分时间添满了记日记、听音乐、没有一刻去游逛。他相信休闲健康的生活是不停地提高自己的反省、开拓发现的途径。所以他打算身在服装店不是为了买,而是一种视觉和感觉的有机结合后给予他的莫大的思维转换,仅仅因此,他的心情随之放松,不为匆忙而束缚掉太多时光。第二天一大早,他一人前去汉城最东面的海滩,那里有沙滩、渔民、海水和阳光,据说那天是韩国最晴朗的一天,天蓝得像水彩画一般,每个人都会有拥入海水中的冲动。当时他是租了一辆车驶向海滩的,透过车窗看着自由、无拘束的人群,摘到了耳机听着电台DJ播放的歌曲;他还是按捺不住驿动的心坐上游船渐渐远离沙滩和海岸,感受着风,倚在船头,嘹望着远方不禁一阵感伤。他最终还是上了岸,听着电台里播放的那首特别好听的快歌,坐着车沿着海岸线向北驶去。这里绝对是旅游圣地,周围的商业氛围浓厚,他们尝试新的商业事物,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成就未来的小小细节把握,从各个太阳伞和路边广告牌里大量的以“某某旅行某某酒店.trvel”为形式的网址域名就能看出,韩国人的商业头脑是怎样超前。
88年汉城奥运会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怎么说都不为过。韩国人最早的奥运理想来自于亲日的强力领导人朴正熙。他希望能复制东京的成功。然而,就在申奥计划公布的第18天突生变故,总统朴正熙遇刺身亡,申奥进程似乎注定夭折。后来,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全斗焕说,没有什么说得通的方式能够让韩国体面退出,何况对手是日本长野。1981年9月30日,韩国出乎意料地获得奥运主办权。汉城奥运会对韩国最大的推动力在于缩小城乡差别,因为圣火传递到了许多乡村。韩国记者张世政感受到的是,汉城交通和环境的变化。如同日本一样,韩国的目标是把取得经济奇迹的新韩国展现给世人。自1960年代开始,韩国用20年由最贫穷的农业国转变为新兴工业国,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史称“汉江奇迹”。也正因为如此,大规模的奥运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可能。为了奥运,政府在汉城建造了一座新城。汉江贯穿汉城中心,将汉城分为南、北两大块,历史上,汉江以北一直是政治经济中心,江南地区则是成片的农田。因为江北已经没有空地了,所以韩国政府将奥运会的建设全部放在江南。现在,汉城的江南聚集着韩国最繁华的商业区和最昂贵的住宅区,而江北已经沦落为穷人的居所。汉城还扩建了国际机场,整修了公路,开展汉江综合开发。
1981年韩国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国家还处于军事独裁的政治体制之下,实行宵禁,个人出境也必须获得特别批准。到了1986年,包括国外旅行禁令、宵禁等管制措施宣告取消。韩国到1987年6月时已提前完成奥运筹备工作,但汉城街头爆发了示威。每天晚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家庭主妇和学生聚集到商业区,反对全斗焕阻碍韩国民主化进程。抗议活动让奥运会官员、赞助商和广播电视公司大为不安,他们为奥运会投入了数亿美元资金。许多人怀疑奥运会不能如期举行。伦敦和洛杉矶的市政部门负责人表示,如果动作够迅速,他们或许能接手承办奥运会。在民主化抗争达到最高峰的6月中旬,国际奥委会给韩国政府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动乱继续扩大而无法收拾,将取消韩国的奥运主办权。”全斗焕亲手挑选的接班人卢泰愚意识到汉城奥运会已岌岌可危。他向全斗焕施压,要求他接受抗议者提出的要求,修改宪法并举行大选。1987年12月,卢泰愚成为韩国第一位民选总统。在卢泰愚宣布修改宪法的前一天,全斗焕曾对他的一位副手说,成功举办奥运会比继续掌权更重要。
Kelen踏上飞机的一刹那,泪水终于涌出眼眶。他第一次离开韩国,就像是个青春期的叛逆小孩,想要逃离父母的视线,那时候满心的解脱。这一次,却像是来日无多的流浪汉,这一次飞离韩国,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kelen的座位在安全出口处,空姐起飞降落时就坐在他对面,妆画得很好。Kelen第一次听到了纯正发音的空乘英语播报,第一次用环球漫游通讯,租了日本的手机,因为没有预约,柜台特意跑到到达层取来了还回来的手机,结果就是没有电,没法开机。Kelen找地方给手机充电,一层电讯服务台的说她那里充电要收费,可以上四楼充免费的。
说起日本人的敬业精神,那真是唯一配得上他们全球经济强国的地位的民族气质,节目录制结束,Sny公司就来和他商谈“rnning”单曲录制的事情,同时希望专辑的录制可以在日本进行,因此kelen需要去一趟日本。
《行星》组曲是一部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完成于1914年到1916年之间,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八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除外)命名,乐队编制也非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最后一个乐章中还有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动山摇的气势。但正是由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只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首次私下演奏在1918年9月29日的皇后厅(Qeen‘sHll)进行,指挥者为阿德里安·鲍尔特(AdrinBlt);第一次公开演出则是在1920年11月15日,是由阿普莱比·马修斯(ApplebyMtthes)指挥。霍尔斯特又于1922年10月27日为伦敦交响乐团录下了该曲的第一张唱片。
Kelen极为希望“rnning”的配乐也能够有一只交响乐团配合。Kelen一直以来都是独奏、重奏,最多是室内合奏团,规模很小,这代表了他所能达到的音乐掌控能力。所以说,不一定所有学音乐的最终梦想都是做乐队指挥,但能做到乐队指挥的音乐人,他的音乐造诣一定是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如果说“rnning”是为韩国区准备的宣传曲,当然有机会获得合作。但现实情况是,郑梦准早早的为韩国和现代集团预定了另一首“shllbedne”。Kelen一度以为“rnning”的录制要回到汉诺威,跟ser老师求助来获得乐团的合作。虽然有郑梦准推荐“rnning”给组委会,作为日本区的宣传曲,但候选者肯定不止这一首歌。
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经济体,拥有世界最大的流行音乐市场。世界前五大音乐市场依序为日本(25.4%)、美国(22.5%)、德国(10.6%)、英国(8.6%)、法国(6.2%),而其中单曲销量占世界发行量70%以上。1990年代是J-pp的极盛时期,音乐市场在此时期一次又一次打破记录。1991年销售额打破了4000亿日圆,1993年5000亿日圆,在1998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6075亿日圆。音乐市场的巨大化,相应的是音乐风格的极度多样化与强烈竞争。日本制定知识产权立国战略,与美国平分世界文化市场,觊觎全球文化市场。他们建议:扩大出口文化产品,利用日本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世界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的一半,日本应该占据另一半。2002年日本文化产品的市场销售额约为100亿美元,接近汽车业的产值,而其波及效果甚至高达200亿美元。日本还全力推销其唱片。10多年来,日本唱片公司一直盯住国际市场,他们形成了一个由作曲家、歌手、制作商组成的一条龙生产线。这种流水作业成本很低,而经济收益却非常可观。文化产业关系日本竞争力日本今年还研究制定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战略中大大强调了对文化产品的著作权、名誉权和肖像权的保护。实际上,日本政府已意识到支持文化产业对提高未来日本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希望通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以期在未来世界市场上形成日本文化产品的先行优势。
在2000年前后,占据日本歌坛的是号称“平成三大歌姬”的宇多田光、滨崎步、仓木麻衣。1999年,16岁的女性新人宇多田光发表了出道专辑《FirstLve》,销量达到了765万,再次打破了历史纪录,而此一纪录至今再也无人接近。她的出现引领了日本R&p;p;B曲风之大开,并使往后数年市场呈女性个人歌手强势的情况。紧接着,滨崎步的知名度开始快速扩张,数张专辑皆打破200万销量,最后成为日本史上总销量最高个人歌手。此时宇多田光与滨崎步两位女性歌手几乎吸收了所有的关注,好事媒体也常以“歌姬对决”形容此时的市场情况。2001年的出道新人数落到50年来的历史最低纪录,可以想见此时两人对乐坛的垄断情况。仓木麻衣出道于1999年,其时的日本业界正处于小室家族的势力减退,及MISIA、宇多田光等R&p;p;B歌手流行的全盛年代。仓木麻衣也盛着这风潮而出道成功,特别于2000年,于ORICON全年排行榜中得到单曲总销量1位、专辑总销量及Artist类别的第2位。之后的第二张专辑《PERFECTCRIME》及精选专辑《WishYTheBest》也录得百万的销量。
日本音乐市场的发达是有其原因的。日本二战后调整了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了教育改革,注重基础教育、尤其是艺术和体育教育。这使得日本整体国民素质,尤其是艺术素养大幅提升。同时,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基础国民教育和专业精英教育的比例分布合理,结构层次清晰。由于政府主导的高额教育投入,战后日本的古典音乐在短期内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同时日本流行音乐人在爵士、fsin、摇滚、电子等战后陆续出现的流行音乐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准。日本发达的动漫、游戏、影视产业对音乐领域有着直接拉动作用。同时,在消费电子工业的技术优势也使日本出现了若干音乐厂商巨头,如yh,rlnd,,直接为作曲家进行艺术探索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日本经济规模相符,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这是由于日本国内相对较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以及大量高素质国民的音乐消费需求成就的。这是韩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追赶上的。虽然音乐价值和市场价值不是严格对应,但是从整体规模来看音乐产业规模还是能反映国家的音乐水准的。
日本的音乐制作流程体现了他们一贯的高要求。所谓音乐制作流程,如果是说单曲制作流程的话大约是:DEMO-约作曲稿-编曲-填词-录音-(编舞)-练习-发布以上基于普通情况,乐队的话对音乐要求比较高可能有变,具体流程创作型的话自然可以从头参与,但大多数艺人都只能参与最后的两三部分。他们是可以和der们改舞蹈,录音时改唱法,排练排到几天几夜,歌手自己的创作公司也会重视。PIERROT早期是属于对自己要求很高的那种,他们当时的创作宗旨是绝对不用别人已经用过的旋律,无论是乐坛前辈还是同期乐团的。一定要想出全新的曲调才行。全团成员都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大量听日本及海外音乐作品,其中吉他手爱吉的涉猎范围最为广泛,所以在作曲方面贡献很大。GLAY的创作特色是全团一起协商编排,要求每个人对于作品中自己有异议的部分都要直言不讳,但是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批评、否定上,而是必须提出自己的替代方案,直到最后大家都接受为止。此外,他们在日常的商业创作之余,迄今仍一直保留着写歌自娱的乐趣,这些作品是不会拿出来卖,也不会在以任何方式对外界公开的,就是成员几个人自娱自乐。vex下设的terbridgeprtin部门,是专门给作曲家,编曲家和作词家设立的事务所。作曲家每天基本工作就写歌,用lg作曲,将写好的曲放入个人曲库。当某个艺人需要发单曲或者专辑时,作曲家会把自己的录音作品发给这位艺人和艺人的团队。以滨崎步为例,她发专辑前会听很多录制品,然后从中选择自己想要的作品。接下来,就是填词和编曲。有的艺人,比如滨崎步全部是自己填词,也有邀约其他填词家来填的。编曲同理,因为编曲和作曲同属一个部门,作曲家和编曲家私下交情都不错,所以经常出现固定的搭配组队的现象。以上的这些,都要和艺人所在的制作部一起协商完成。还是以滨崎步为例,以上活动由vex第四制作组负责。然后就是录音,vex有好几个录音室,很多名录音师,录音的时候,作曲家编曲家作词家可以不现身,但是制作人会现身,不同歌手不一样。然后就是宣传部,发歌,一首作品完成啦。
日本音乐普遍是比欧美的要难,关键还是出在产业发达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以及市场的多元化上。随着市场的成熟,音乐人的质素不断提高,听众的欣赏水准也水涨船高,竞争的门槛自然也越来越高。要在竞争中胜出,只有做出比其他音乐人更高水准的作品,如此一再循环。
日本乐团为题材的漫画《BECK》。本漫画是少数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故事开始于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并对未来感到不安的14岁少年“田中幸雄”(通称小雄),在某天遇到了一位谜样人物“南龙介”后就一脚踏入了音乐的世界。由于师姐(也是暗恋情人)小泉被别人抢先告白,转而沉迷吉他。以田中幸雄、南龙介为中心并集结其他才华洋溢的成员所形成的乐团:BECK。虽然历经许多失败与挫折,但成员们还是对自己的乐团抱持信心一步步缓缓前进。在作品中可看到小雄活用他天生的好歌喉和作曲能力为乐团做出许多贡献,但一方面也因吉他功力不足而有不少扯后腿的场面,在龙介的异父妹妹、同时也是恋人的真帆(喜欢开黄腔,作风开放)支持下,过着以乐团为中心并不同于一般高中生的生活。
这次在日本举办世界杯,也是一件国家大事。日本传统体育项目有相扑、剑道、柔道,比较普及的是棒球和网球。64年奥运会,现代体育项目开始在日本流行,奥运会还改变了这个国家对体育的看法。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人拿到16枚金牌。这是日本参加奥运会所取得的历史上最好成绩,也是迄今未能逾越的高峰。后来,奥运会开幕日“10月10日”成为日本的全国体育日。这一天,日本国民全体放假,与亲朋好友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仅从数字来看,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经济的直接作用并不大。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实际到日本的外国观光游客只有估计量的1/3,因此造成奥运会后短暂的经济停滞。但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奥运的痕迹却又深刻。正是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给日本制表企业精工带来一次与瑞士豪门竞争的机会。当时精工承担东京奥运会的官方计时工作——精工是第一家赢得这项工作的非瑞士公司。精工为东京奥运会研制了便携式石英钟,首次使世界纪录精确到百分之一秒。也是那一年,富士胶卷在日后成为众多日本企业聚集地的德国杜塞尔多夫成立了办公室。同年,索尼的录像机被引进到美国的航线上。当日本人首先用卫星传输电视信号时,很多人从电视屏幕上惊奇地发现,日本不再是印象中一片废墟的战败国,而是一个堪比美国的科技发达国家。从1965年到1970年,日本经济持续增长57个月。这一时期被称为“伊扎那岐景气”(伊扎那岐是日本神话里开天辟地之神)。奥运会的影响积极而深远,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东京。
东京旧名江户,其名称来自于1457年筑城江户城。江户城的建造,据说是由武藏国川越(现在的埼玉县)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幕府的命令,下令家臣太田道灌督办完成的。之后历史进入各地武将间连年征战的战国时期。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自此开始了以江户城为据点的江户幕府统治时期,江户也因此成为一座政治城市。之后江户城的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心城市。江户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区域类型:一个是平民活动区域—“下町”,这里聚集了许多商人、小贩与手工艺师匠,他们主要从事隅田川的水上运输、江户港的物资集散以及各种商业活动;另一个则是上流社会活动区域—“山之手”,包括大名的住宅区和旗本的住宅区在内,是江户城内的政治中心。江户城政治、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平民文化的形成也象征江户城的文化发展进入全盛时期。随着“大政奉还”以及戊辰战争末期,江户不流血开城后幕府体制的瓦解,日本社会进入了明治维新时期,开始积极吸收并引进西方的科技与文化,建设自己的现代化民族国家。从此,东京逐渐朝向现代化以与国际都市化发展的方向前进。二战后,东京都心部两度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但随后却也都迅速进行重建工作。
196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办,为了迎接奥运的到来,除了体育场馆等奥运所需设施外,其他多项重大公共建设(像是首都高速道路)也同时展开兴建,整个城市进入大兴土木的阶段。自此以后,东京正式跻身国际代表性都市的行列。在奥运历史上,亚洲一共获得过3次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分别是1964年东京、1988年汉城和2008年BJ,时间相隔大约都是20年。后来人们发现,1964年东京和1988年汉城,都代表了亚洲那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潮流。
二战结束不久,日本就希望获得国际奥委会的允许,继续参与奥运会比赛——1948年,伦敦奥运会,英国对战败国日本关上大门。为了改变国家形象,东京从1952年开始申办奥运会,直到1959年获得1964年的主办权。起初拒绝日本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国家靠美国的食物援助才避免了饥荒。然而,仅仅四五年时间,日本经济就开始复苏。借着特需,日本的国际收支第一次平衡,其后的几年里,日本借助制造业重新回到国际市场。《东京奥运会》是那一届奥运会的官方电影。开篇是日出的大特写,几乎占满银幕的太阳,仿佛一面巨大的日本国旗。紧接着,就是吊车悬起的大铁锤忙不迭地砸垮成片的老楼房。当年日本政府把举办奥运会当成一项国家事业。为了让世界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日本,高达1兆日元(折合当时的美元达30亿)的投资是前所未有的。1964年初,梦想超级特快列车——东海道新干线竣工,高速公路、超高层建筑开始投入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新型建筑物纷纷开始出现在城市街头。
许多日本人都把新干线的建成归功于奥运会。上世纪30年代,日本就开始“子弹列车计划”,但一直停滞。1964年10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9天,东京至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通车,日本成为最早运营时速达2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的国家。“东海道新干线”从开通之日起,每天运送旅客超过6万人次,在随后的10年间,它的运力上升至每天34万人次。东京与大阪两个经济中心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变得更加紧密。。地铁系统成熟完备是奥运会前夕的事,为了奥运会,东京又新建3条地铁线。同时,1964年通车的单轨电车,直接连通了羽田机场和海岸经济区。这些项目使东京的轨道交通形成密集的网状。战后,日本的柏油路比率只有10%,欧美则是30%。那时的观念里,如果不超过欧美,就不能算是发达的国家。到1964年9月,东京铺上柏油的公路从30%提高到70%,主要由高架桥构成的首都高速公路环绕市区一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