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军在巴城的建议下,登上了巴公之位,即位之初便犒赏三军,大肆封赏。这一举措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毕竟现在在巴豹城中的人一方面是对于巴国的忠心,另一方面则也是为了升官发财。但是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巴国已经黔驴技穷,走向没落。
且不说巴军手下的人心思各异。在大营中的张郃听到巴军登基的事情后,更是愤怒。原本兵分三路,其他两路早已完成任务,自己且毫无进展,张郃已经愤怒异常。而如今巴军更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登基即位,这简直就是不吧自己放在眼里。若是还攻不下城池,那么自己也就没脸见人了,还当什么将军,趁早抹脖子了。于是,在张郃的连番怒吼中,秦军再一次发动一波波惊天动地的攻势。
随着秦军的猛烈进攻,此时的巴豹城早已经是破败不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城墙下双方阵亡将士的尸体早已经被收拾干净,但是鲜血早已将这片土地染成了黑色。城上城下没有一丝的声音,有的只有乌鸦在咕咕的叫着,尽显无限悲凉。
张郃已经完全放弃了利用计策来夺取城池,而是使用最暴力的强攻,以前张郃爱惜士兵,不想有太大的伤亡,但是现在已经顾不得了,完全采取最暴力的手段,不顾任何伤亡的发动进攻。在这种氛围之下,秦军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登上城头,杀掉眼前一切的敌人。而巴国守军则也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防守防守再防守。阻挡秦军登上城头。
攻守双方杀得热火朝天,已经完全杀红了眼睛。
战争就这样持续了三天,即便是训练优速的秦军也有一丝的吃不消。更别说刚刚完成新兵蜕变的巴国守军了,在这几日,巴国守军已经发生了好几次营啸。
所谓营啸,便是士兵由于高强度的战事,心理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这时候,若是士兵由于种种原因,发出尖叫,便会引发连锁反应,引发士兵揭底斯里的疯狂气氛,头脑不清醒,只知道相互残杀,造成大量的伤亡。而且由于头脑不清晰,这种状态根本无法制止,在加上营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直都是军中将领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营啸一旦发生,根本无法解决,只能将引发营啸的地区封锁起来,等士兵慢慢的清醒或者相互残杀到无,若是冒然的武力镇压,不但不会制止营啸,反而还会助长营啸的威力。因此营啸只能预防。预防营啸有两种办法,一种便是严格的军纪,约束部队,避免在夜晚发出声音,从根源上断绝引发营啸诱因。另一种便是令士兵放松,发泄,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秦军几乎所有人都是沙场老兵,对于这种高强度的战争,早已司空见惯,在加上秦军军纪严明,而张郃也早已经都营啸进行了预防。一旦发现苗头便立即有巡逻队处理。因此秦军并没有因为战事而发生营啸。但是巴军就不同了,一方面,巴国守军大多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以前根本没有经历过战争,更不要说这种高强度的大战,连续数日的高强度血战,早已使得这些士兵走入了崩溃的边缘。在加上训练不足,而巴国连番大战不但士兵损失众多,就连将领也折损不少,因此对于营啸巴国守军根本没有重视,而发生营啸之后,又不知所措,以为是军队哗变,连忙派兵镇压,结果营啸的规模越来越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