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家中能有一辆自行车,是许多我一样乡村孩子的梦想,梦里几回回,终是一场梦。那时有自行车的人家非官即贵,日子滋润,自行车是身份的匹配。那时乡村许多人家刚刚从温饱中走出来,一百多元的自行车可是一件实实在在的金贵物,说是奢侈品一点也不夸张。
90年代初,我毕业刚工作时,父亲花280元给我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我的月工资才不足八十元,每天上下班蹬得风生水起,感觉空气都是甜滋滋,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正值青春年少,爱上了诗歌,曾为了买一本朦胧诗集,周六迫不及待蹬车去县城的新华书店购买,来回一百多里路,回家正赶上吃午饭,却感觉不到一点累,那时真是浑身使不完的劲,有了诗歌的滋养,生活每天都激情万丈。
在一个城市落脚,每天出门多跟公交,只是有时候等得眼胀脖子酸也看不到一辆公交车开过来。那时的我在这个城市没有一扇窗户属于我,夜深了更没有一盏灯为我守候,囊中羞涩无比,看着同事们轻便漂亮的单车,只剩下羡慕的份。于是去二手货市场花30元买了一辆翻新的自行车,上班、下班,与朋友郊游倒也骑得欢快,不亦乐乎。只是有一日在家入神没听到闹钟,待从书中抬头一看手表,赶紧推车出门,一路狂蹬,到了单位楼下支好车,冲锋一样奔二楼前台打卡,可还是迟到了。中午下班回家,发现放在广场上的自行车没了踪影,这才想起早上匆忙忘了给车上锁,车被小偷顺手牵羊了。
车没了,每天上下班只能十一路相随,累并快乐着。一路倒也看了不少风景,原来每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错过了身边不少的美景,真是有得必有失。
没车总之不方便,计划想给自己买一辆电动自行车,每天更加笔耕不辍,几月后用积攒的稿费买了一辆24微安的捷安特电动自行车,开了半年时常因容量小半路没电,只好满身臭汗推车回家,只叹自己当初目光的短浅,若等些日子多花几百元买一辆容量大的哪会这样狼狈不堪?世上没有后悔药,每一个轻率的选择都得付出痛的代价。
有了驾照后,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思前瞻后,养一辆车一年的费用不菲,一次次否决了自己。每次回老家都费尽周折,步行去公交站台,再坐公交去五星车站等一天仅两班直达家乡的班车,两手空空倒也逍遥自在,一旦从老家带点米油、果蔬之类,大包小包肩扛手提,好一个累字了得,走到半路肩痛手麻一扔了之的心都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