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职锦衣卫都统杨峰拜见楚王殿下,殿下要的人属下已经准备好了。”于是我、杨峰、袁大通和林振楠及杨峰挑选的13人一起来到锦衣卫大牢。
“把大门打开,你们都和我进去其他人就在外面吧。”我带着杨峰、袁大通和林振楠及杨峰挑选的13人进入大牢,然后除了三个内功最高的重犯外,其他人纷纷被我吸干内力而死。
“吸心大法!殿下难道是任我行的徒弟?”林振楠一看到我吸功杀人,就想到了当年江湖上的一代枭雄任我行。就连袁大通和13个锦衣卫都有同样的想法。
“哼~,任我行算什么,殿下所用的是比任我行的吸星大法更高的武功北冥神功,可吸他人内力为己用,且不用担心真气逆流,还可以把他人身上的功力吸取给有需要的人用。”杨峰作为天门的人自然清楚,因为郑凤儿就练了北冥神功,同时告诉他们把他们叫进来是要打算传功给他们了。
“多谢殿下传功!”虽然觉得有点残忍不过反正他们这些人是要死的,而且还会把功力传给自己谁不想要,这可是以后保命的东西啊。
“好了,起来吧。我先把这些人的功力练纯一点,等一下一一给你们传功,但这件事不能透出半个字。”这些人的内力对我来说的确太杂乱又各不一样了,需要炼化一下才好再根据他们每个人的属性传给他们。不过也不能太精纯了,毕竟要他们受的了才行,而且现在这些人的内力对我自己根本不起作用,我也不会化为己用。等我炼化了一下后,就把功力一一的传给了他们,现在杨峰和袁大通,及林振楠都有了不下恒山三定的功力,只要好好的巩固修为,林振楠要想和四川青城派掌门余沧海战平也是没问题的。而另外的13人都有了江湖一流好手的功力,被我任命为锦衣卫十三太保,只有我和杨峰有全力调动。之后我就把剩下的三人也吸干净了,再回到皇宫又把两位老师也叫到了皇宫,给他们三人每人传了三十年的内力,使两个老师更加全力支持我也使得以后在朝堂之上立储出现了立嫡立长之争,两个当事人我和朱瞻基成了看戏的人,反而是最清静的,不过这都是后话。朱瞻基因为心情好更是一个劲的要给我立妃,两个老师也来凑热闹要把女儿孙女嫁给我,朱瞻基就更开心了,可是却让我郁闷的半死。在一次看到朱瞻基因为得到新的一部曲子开心的半死后,我就做了一把吉他给他,并把吉他的弹法教给了他,他自是喜不自禁的要在宫里秀一把于是,我的生意来了,许许多多的人都去买吉他学吉他,迅速风靡全国,当然我也是大把大把的赚钱,可以说我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全国首富,富可敌国。
到6月的时候南京传回消息,62岁的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船队由王景弘率领继续航行大概七月就能回国到达南京。郑和,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11岁明军征云南。马三保父亲马哈只去世。马三保被郑和福建长乐木雕像掳入明营,遭宫刑迫害。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9岁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1404年(永乐二年甲申)33岁马三保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兼太监。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乙酉)34岁奉成祖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丁亥)36岁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38岁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己)42岁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1417年(永乐十五年丁酉)46岁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50岁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人认为在这一次下西洋他发现了美洲。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60岁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曾出使暹罗、日本,有进行外交活动经验。特别是永乐二年出使日本,通过郑和的外交活动,使得日本国主动出兵清剿在中国沿海的倭寇,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订贸易条约。这些外交成果使朱棣皇帝十分满意,并为下西洋解除了后顾之忧。正是由于郑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才促使朱棣皇帝把下西洋重任交托给郑和。在郑和下西洋途中,郑和不辞辛劳,往返于西洋各国之间,妥善处理各种外交事务,解决了一系列棘手问题,化解了矛盾,稳定了国际关系,提高了中国威信。这充分证明郑和娴熟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外交才能。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郑和从小就从其父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识,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在郑和担任内宫监太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造船经验。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进行了两次较远距离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识,积累了航海经验,为下西洋远航打下了基础。在下西洋途中,郑和通过航海实践,不断地丰富航海知识,积累航海经验,提高航海技术,使他能率领船队,完满地完成下西洋远航任务。
郑和对中国的航海,文化传布,经济发展,扩展影响力等都由杰出的贡献,让我气氛的是除了朱瞻基和有数的几个人外竟然再没有人对郑和的死有可惜的,可以说郑和对明朝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功劳,这样的人死了就因为他是个太监竟然没有什么人关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