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次的勘察测量,并参考了陆军提供的地形图,负责聚居地建设规划的黄坤和少尉王亮等人最终放弃了在穿越点修建聚居地的计划,选择了据此以北大约五公里的地方作为聚居地的地址。
洛杉矶河入海口的周边显然也不适合作为聚居地,这一带因为洛杉矶长期的冲刷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平原滩涂地,填埋这些地方需要太多的人力和沙石,只可惜,目前这两者都不是穿越众们所具备的。
而新选定的地方则是典型的浅丘地貌,四周地形起伏不大,周边零散分布着几座坡度低于15的小山丘,算得上是制高点,利于防守。周边的森林植被并不密集,多数为荒草地,稍远的地方裸露着大块的砂岩山石,偏西的一侧则是奔腾咆哮的洛杉矶河,便于取水。
令人最惊喜的是这一带的丘陵到处都是富含粘土的石灰石,粘土可以用来制砖,也是烧制水泥不可或缺的材料。况且,这种泥灰岩不需要任何配料就可以直接烧制成水泥,俗称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非常方便,有些成型的还可以作为建筑石料使用。
城建部作为“发改委”下属最大的社团,成员几乎涵盖所有的穿越众,而这些人里面有不少人都会土法烧水泥和用粘土制砖烧砖。鉴于这种情况,谢思听从了黄坤的建议,分派了不少人从修建普工转职为砖瓦匠和泥水匠。
水泥和砖成品的出现仍需要时间,而穿越点还能利用的现代建材也要修建更为重要的医院等设施,所以聚居地的建筑暂时只好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木材资源。
砍木伐树需要工具,穿越众们只有少量的钢锯和斧头,加上没有伐树经验,整个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严重拖累了工程进度。几个城建部的头头商量半天,最后王亮想出个办法,去借来海军登陆舰上拖吊大炮的钢缆,两端固定在树的两头,折中的地方紧固在挖掘机上,准备用拖倒的方法,直接将树连根拔起,可这种毁灭性的方法并不完美,很多树的躯干直接被拖断成两截,严重浪费了材料,可目前的情况下,城建部的人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为了树立典型,听从刘勇意见将工程机械无偿借给发改委用于聚居地建设的李桥被任命为工程机械组组长,隶属于发改委直接管辖。这些专业的工具穿越众们几乎没人会操作,无奈之下,赵云明只好在山地营找了几个据说有坦克和装甲车驾驶经验的大兵塞给李桥。
出于对好友的照顾,李桥特别要求刘勇作为徒弟跟在自己身边学习挖掘机的操作。刘勇志不在此,但也乐得借学习之名,在挖掘机上偷懒。
建设现场混乱的一塌糊涂,无论是谢思还是黄坤都没有实际的管理经验,城建部的员工们如无头苍蝇似的在施工现场四处乱窜,更有不少人借此机会偷奸耍滑,清理一颗树就可以混上一整天的时间。
赵云明和吴宏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兴致勃勃的跑来视察,结果看到这样一个情况。两人对视一眼,发觉除了无奈便是无力。两人想提提意见,可一想到谢思肯定巴不得丢掉城建部这块包袱,便不约而同的止住了心思。
正在抽烟的刘勇见到两人,拍拍李桥的肩膀,示意他停车:“我要下去提个意见,以这种混乱的场面,我估计明年聚居地都建不起来。“
李桥闻言点点头,他明白好友的心思,也觉得谢思确实没有什么管理上的天赋。
快步来到赵吴二人的身边,刘勇简单的打个招呼便单刀直入:“两位,我有个建议,城建部必须要实行分工协作,这样一窝蜂的搞,根本没有效率!“
赵云明认识刘勇,听到他这么说,感到很好奇:“有建议你应该找谢思,他是城建部的头头,我们不太好插手。“
吴宏在旁微微一笑,心道,你是不想插手吧,多半你还想着最好更乱点,让谢思被人哄下台。
“他?他除了会喊大家加油,努力,还会什么?“刘勇对谢思是一万个瞧不起,也下了决心要踩着体育特长生上位。
赵云明不接这个茬,笑着道:“我们一起去找他,有什么意见你当面提,免得被人说你打小报告!“
太奸诈了!还想由我出头,当面扇人家的脸?刘勇对赵云明的心思把握得很清楚,不过他不在乎,谢思可不是一根足以依靠的好大腿。
刘勇的建议很简单,分工协作,以流水线的方式来进行聚居地的建设。整个城建部被划分为四组人:砍伐组负责拖倒大树;拖拽组负责用车将树拉到工地上;修剪组负责将木材分成合适的尺寸,建造组负责平整土地和修建房屋。
谢思铁青着脸接受了刘勇的建议,并且还将刘勇划拉到了城建部的管理层,用意很恶毒,你刘勇喜欢表现,让你在城建部表现个够!累死你!
刘勇根本就不在乎!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只是缺乏机会而已,现在谢思的打算倒是给了他展现自身的平台。
在他的统筹协调之下,城建部的工作井然有序起来,聚居地的建设也开始变得更有效率。
聚居地这边搞得如火如荼,穿越点那边也很热闹。
接连不断的爆破声响彻周边,这是海军在对即将修建的港口进行扩深。长滩沿岸临近穿越点的地方并没有天然的避风港,支离破碎的海岸线形成了一块块形状不一的小海湾。限于条件,海军只好在靠近洛杉矶河入海口的地方选择了一处地方作为港口,即后世的长滩“太平洋水族馆“附近。
一直关押在船上不见天日的俘虏们也被押解出来准备充当劳工。他们大多神情麻木,精神萎靡。此刻见到热闹喧哗的建设场面,十分的震撼。电焊发出的闪光更是被已经神经病晚期的卡尔南多船长大呼为“魔鬼的火焰”。
劳作中的穿越客们对这些17世纪的外国人非常好奇,很多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如看西洋镜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指指点点的议论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