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云明带着沸腾的杀气赶到的时候,这些印第安人还在不紧不慢的打扫着战场,导致这场战斗的野牛已经被这些北美土著用小臂粗细的树枝串了起来,准备带回部落。死去的印第安战士则被集中在一起焚烧,轻伤还能行动的则跟随着大部队一起行动,至于重伤者,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并没有人照顾,似乎是准备任其自生自灭了。
这些印第安人见到赵云明,尤其是4辆载着士兵的卡车,场面顿时混乱起来。有些勇敢的战士哇啦哇啦的举起木矛招呼同伴准备返身战斗,而更多的人却选择扛起死掉的野牛,往草原深处退去。
看来,李旭东之前驾车横冲直撞的场景对这些愚昧的原住民影响巨大。
训练有素的陆军士兵们不待赵云明下令,便纷纷跳车布阵,对那些冲上前试图阻挡的印第安战士进行集火攻击,卡车上的机关枪枪口喷吐出代表死亡的子弹,如镰刀割麦子般将这些悍勇的印第安人战士一茬一茬的放倒,刹那间带着血肉的残肢断臂与哀鸣声散布整个空间。
战斗刚一发生,两辆摩托车上战士便已经将赵元首的座驾紧紧的围了起来,搞得坐在桶车里的他根本没有开枪的机会。透过人墙缝隙,他只看到这些带着鸟毛的印第安人在卡车前方两三百米的地方不断倒下,不时还会有一两枚手榴弹以抛物线的姿态落入印第安人的队伍里,传来一阵轰鸣声。这让他想起了当年看过的一部电影,某支扎鞭子的骑兵部队在密集火力方阵的面前不断的冲锋,不断的送死。
原始的印第安人战士在机关枪、步枪与手榴弹形成的火力墙面前死伤狼藉,短短一分钟的时间,这些刚刚还嗷嗷叫的战士便已经全部伤亡殆尽,而剩下的人更是齐齐发声喊,扔掉野牛的尸体,四散逃窜,看来这场一边倒的屠杀已经让这些人肝胆俱裂,完全丧失了勇气。
枪声停歇下来,士兵们有组织的往前去追索这些逃亡的印第安人,余下的战士则收整周边来不及逃跑的印第安人伤员,伤员数量很少,更吃惊的是,居然找不出一个轻伤。
赵云明跳下车来,站在地上四处环视,血腥气在没有一丝风的战场上弥漫开来,挑动着他的嗅觉,残缺不全的尸体与流淌着的红艳艳的鲜血刺激着他的眼球,这是赵元首第一次亲历战争,残酷而血腥的画面让他内心压制不住恶心呕吐的欲望。
胃部翻江倒海的倒腾,让赵云明的脸色一阵白一阵青,汗水顺着发鬓不断地滴落,可是他依然在强制自己忍耐,因为他明白这种场面将来必不可少,自己迟早得适应,而且在这些士兵的面前,他不能也不可以暴露出自己软弱无力的一面。
依靠着意志与香烟,赵云明终于成功的压制住了这股呕吐的欲望。不过,脸色苍白的他还是选择了远远避开这片四处流淌着鲜血的地方,桶车开到一个迎风处,他默默的坐在车里面,微眯着双眼思索起这次与印第安人的遭遇战。
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历史他并不清楚,事实上他贫瘠的历史知识里,对北美印第安人的印象只有一个,易洛魁联盟。可是易洛魁在北美五大湖一带活动。著名的玛雅人、印加人是在中南美洲,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那么这支印第安人究竟属于哪个部落?他们在哪里?这一次是偶然相遇还是有预谋的伏击?他们知不知道聚居地的具体位置?一连串的疑问,让赵云明根本找不到答案。
派出去的士兵陆续返回,负责指挥追击的少尉排长布置了一个班的兵力缀在逃跑的印第安人后面,企图找到他们的老巢所在。赵云明对这个安排不置可否,对于打仗他很有自知之明,指挥战斗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员来做。不过安排人寻找这些印第安人的村落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意。
钟巍请示赵云明干脆就地扎营,等待仍在追踪印第安人的那个班的消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能够将这个印第安人部落一网打尽,毕竟他们表现出来的只有敌意。
赵云明赞同了这个决定,于是就在这片血腥味依然浓重的地方,士兵们开始搭建临时的宿营地并通过步话机联系了聚居地,准备让李旭东摸黑过来,带上必须的补给品,顺便将那些被抛弃的野牛带回去。
通话中,吴宏也赞成搜索这个印第安部落,毕竟发生战斗的地方离聚居地并不遥远,只有不到二十公里的直线距离。如果让这个印第安部落得知了聚居地的存在,对穿越众在北美的立足和建设有莫大的影响,从来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并且吴主任还建议若是情况允许,最好能够完全的俘获这个印第安部落,因为聚居地的建设在人力方面依然是捉襟见肘。
夜深人静,临时营地的四周除了昆虫的不时发出的鸣叫外,一片安静。赵云明合身躺在卡车车厢里,仰望着夜空一直难以入睡,脑子里跑火车似的不断闪过自从穿越以来的种种片段。说实话,赵云明并不想北美一带立足,若不是和明朝隔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他情愿去台湾,去海南发展。毕竟,北美洲离欧洲更近,凭着聚居地不到两千的人口,将来要发展必定会和已经在美洲立足的各欧洲殖民强国发生矛盾,就算拥有划时代的武器装备,仍然会让人不寒而栗。
幸好穿越的地方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除了在中南美洲殖民的西班牙人外,凭借着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的阻拦,只要不过度的招惹西班牙人,想来聚居地在这一带的发展暂时应该是没有天敌的。
发展需要人口与人才,赵云明对此倒是并不太过担忧。人口的问题,可以从内忧外患的明王朝移民,虽然太平洋对目前的航海技术来说并不太平,整个世界也只有西班牙人知道太平洋航线,可是这些困难对自己却没有太的影响,毕竟自己麾下有三艘完好的蒸汽动力舰船,尤其是两艘续航能力强大的登陆运输舰,只要在航线的各个节点找到合适的补给点,遥远的明王朝就如同隔壁邻居般方便。
至于人才,赵云明更不担心,拜天朝的普及教育制度,穿越客里面可没有文盲,至少都具备初小以上的文化,而且以谢思为首的年轻群体几乎全是大学以上文化,虽然根据老吴的统计大家的专业比较坑爹,理科生少之又少。就算如此,整个穿越群体的文化程度也足以笑傲全球,至少,该懂的都懂了,赵云明也没指望这些人能够发明原子弹出来,况且自己的军队里还有不少技术型军官,弄点原始的蒸汽机估计问题不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