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说的对,江南小禁宫,名不虚传,要是一个人来这镇南王府,真的会迷路到死,太绕了。给我们带路的丫鬟,在一个岔路都差点没找着,还好是陆信稍微领了领,这才平安到了王府正院。
我环顾四周,装修豪华,品味上佳。那文琴墨画,既显了书香之风,印剑弓杯,又兼得豪门之势,不愧是江南王的房子。
踏上石阶,只见雕花木门之上挂着一块牌匾,上书三个大字:
【听天上】
进了屋中,正对一张八仙桌,两方太师椅,其头上又是三字高悬:
【定江南】
听天上,定江南。哟呵,这忠心表得,简直是企业级,不,堪称是艺术品,看来这镇南王是大大的忠臣呀。
第一次见大官,放现代得是高官了吧,心里不免有些小紧张。陆信哥似乎看出我的窘迫,随和地说道:“小兄弟,无须谨慎,我父王是实实在在的好人。”
正屋没人,原以为王爷在侧屋,进去一看,仍是没有。
“这就奇怪了?”陆信也不知,微笑着,看了看引路的丫鬟。
这小姑娘一脸迷妹笑,低下头,害羞地指了指偏屋,陆信点头致谢。
我俩便又走到偏屋去。
“父王,我领那位小兄弟来了。”他敲了敲,无人应,便推开一个缝隙看看。
一刹那,我感觉瞎了自己的狗眼。
偏屋中只见两名大汉正在交头接耳,大汗淋漓,说激动了的时候,还会发出猥琐的笑声,拍拍彼此的肩臂,空气又湿又热。
“父王,你在屋中呐。”陆信哥说着就推门进去。
两人听闻,像川剧变脸一样,立刻停了交谈,清清嗓子,理理衣袖,向我们迎来。他们一人头顶天光,身着道袍,另一人则头戴乌纱,身着官服。
果然……
有没有搞错啊,你们一个和尚一个王爷,大白天的偷偷摸摸在聊啥子。
“来啦,信儿。”你干嘛脸那么红啊喂。
“父王,您这是在?”
“哦,本王正和这位大师聊佛呢,嘿嘿。”嘿嘿,你不是江南王吗,谁家的王会嘿嘿的?
“父王怎么突然好起佛来了?”
“哦,因为这位高僧说……”高僧?EXCSEME?
“施主,天机不可外泄,贫僧先告退了。”贫僧?施主?WTF,你不是应该说你母亲的吗?
“大师慢请,咱们改日再叙。”这是没过瘾,还要续摊啊喂。
“阿弥陀佛。”
莽和尚说完便走,路过我旁边时,还给了我一个兴奋的眼色。
……
(读者:是不是搞错人设啦,老大。)
(作者:「(°ヘ°)好像没有呀。)
“哈哈哈哈哈,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听完陆信的说明,镇南王拍拍我的肩膀,大笑道。
“临危不乱,有勇有谋,哈哈哈,本王很欣赏你。小兄弟叫什么名字呀?”
“王爷,我叫邓小闲。”
“邓小闲,好名字,潘驴邓小闲。信儿,依本王看,这位小兄弟的名号不比你地上星差呀。”
“父王慧眼,陆信也自认不如。”
“小闲兄弟,你胆识过人,本王甚是欣赏……”又来了,盲猜一个只不过。
“只不过我听高僧所说,你本是请仙楼的说书先生,是有怎样的渊源,竟愿以性命相搏,也要救小女于水火的呢?”
你们当王爷的说话真的累,问个事要铺垫这么久,再绕点我都要把编好的理由忘光了。
“王爷有所不知,小人寒窗十年,曾想考研……曾想考取功名,报效国家。无奈家道中落,浪迹江湖,为了一口饱饭,成了说书先生。郡主与小人曾有一面之缘,她见小人才思敏捷,惜才爱士,允诺助我专心读书,参加科考,才尽其用。”
我一气说完,眼角瞄了一眼陆信,他的脸上毫无反应,甚至有点想笑。
“原来如此,你与我家枝枝竟还有这样一段缘分。”注意措辞,什么叫你家枝枝?
明明是我家枝枝。
“我邓小闲虽身无长处,但也懂得‘知恩图报’这四字真言,因此无意间得知郡主被囚困在请仙楼后,小人便想着一定要救出恩人,万死而不辞。”演讲结束,此处应有掌声。
“好!好一个有情有义,有勇有谋。如此,小闲兄弟,你救了小女,便是对本王有恩,知恩图报,本王就允许你客居府内,在潜心塾与公子们同学,共赴今年的科举。如何啊?”
“好……”我刚想说好得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