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了防备日本海军溯长江而上,命令海军布控沉船淤石,阻塞江阴附近航道,先后共沉大小军舰、商轮35艘,民船盐船趸船193艘,石子7000多方;同时在江面布雷,构成一条坚固的水中封锁线,并派海军第一舰队四艘主力舰泊受封锁线内侧。
8月16日,日军出动飞机空袭泊守的中国军舰,要突破江阴防线。中国海军官兵奋起抗战,以舰上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与日机周旋30余天。但最后终因力量悬殊,江阴失守。
江阴战役后,国民政府几乎失去了所以的海军部队,自然无法控制长江。而位于长江以北的日军和伪蒙军队则开始渡江,开始封锁南京守备军的北退路线,并准备协助从上海登陆的日本军队围攻南京。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是日,日本参谋本部据松井石根的要求,下达大陆令第八号: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日军第10军遵照方面军的命令,部署第114师团沿溧阳、溧水公路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第6师团沿广德、洪兰埠公路,在第114师团后,也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国崎支队沿广德、郎溪公路进占太平(当涂),尔后渡江迂回至浦口附近,切断南京守军北退之路;第18师团经宣城向芜湖进攻,切断南京守军西退之路。
从12月3日至6日,经过4天的战斗,日军正面的第18师团、第9师团突破守军第83军及第66军的警戒、前进阵地,占领了句容,进至句容以西的黄梅、土桥及湖熟镇一带,并有一部兵力由右翼深入到孟塘、大胡山附近;第114师团突破了守军第72军及第74军的警戒、前进阵地,占领了溧水,进至溧水以北之秣陵关、陆朗镇及江宁镇一带。
这时,日军右翼的天谷支队和第13师团正向镇江、靖江进攻中,左翼的第6师团正向秣陵关前进中,国崎支队和第18师团正向当涂、宣城进攻中。到12月8日下午,中国军队几乎丢掉了所有南京外围阵地。开始退守南京城。然而在南京城被攻占之前,城防司令唐生智唐喊出了
“誓与南京共存亡”
的口号,并将两岸船只搜罗一空,除了留了少数船只其余全部焚毁!有的线路已经封锁,没关系的出不去了。又由于内迁费用昂贵,撤离人数太多,导致交通资源紧缺,不管船票、车票,一票难求。而在军队决定撤退之前,为了阻挡日军进城,国军把南京的北门给封死了,这一封门不但没有阻挡日军,反到封死了当时两三万难民逃出南京城出路。
尽管在南京保卫战前夕,南京居民(包含各类机构)就开始搬迁,在面对日寇来势汹汹,南京政府和百姓共同发力,得以让NJ市(含郊县)的居住人口在1937年6月至12月半年内从101.5万减少至约50万,但仍有无数来不及撤退的平民惨遭日军的铁蹄蹂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