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前面就是洞林寺了。”
驱车的马夫抬手指向前方,头也不回地直接说道。
马腾也已看到,不过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前方那一大片水面,正是洞林湖。
洞林寺在阳翟城东南二十余里处,方圆数十里地内,倒是颇有些名气,香火也还差强人意。要说此寺有如此名声,倒还真是托赖寺南里许的洞林湖。
洞林湖水面足有千亩,湖光山色旖旎迷人,春来踏青夏消暑,秋看红叶冬赏雪,是以一年四季,到洞林湖来游玩的人都从未断过,连带着洞林寺的香火也一日甚过一日。
只是尽管如此,洞林寺也只有大雄宝殿一座,至于一众僧人,都只能在山壁中开挖出来的窑洞中食宿。
马腾看向水面漂着水雾的洞林湖,不禁喝了声彩:“好景致!”
左慈依旧端坐,青衣宽袍,大袖飘飘,头顶发髻,须发净白,面如冠玉,手中斜倚着一把拂尘,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都是一副仙风道骨的神仙中人模样。
他只是扭头看了几眼,而后又微闭双眼,脸露微笑,并未答话。
水镜山庄就在洞林寺前不远,依山傍水,着实是个好地方。
马腾一路环顾四看,就甚是羡慕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位老先生还真是会挑地方,将山庄建在这么个幽静秀丽之处,每日里自得其乐地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
山庄正对着洞林湖,大门一侧,一溜儿停着各色马车,看样子今日水镜山庄有不少客人。
马腾跳下马车,大踏步上前,大大咧咧地对门房家仆道:“在下陇西马腾,偕同左慈道长前来拜见水镜先生,劳烦代为通传。”
门房家仆恭敬接过马腾递上来的名刺,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留下马腾和左慈站在山庄门前,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闲话。
“徽何德何能,得两位高人前来,未及远迎,恕罪,恕罪。”
等不多时,庄门处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马腾二人转身看去,正见几名健仆跟在一名老者身后,往这边行来。
“这位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了。”
马腾心中暗赞一声,实在是这位水镜先生太有范儿了。
他看样子也就年过四旬上下,年轻时想必是左近闻名的美男子,满头黑发梳理得纹丝不苟,颌下长须也是打理得柔顺亮泽,面色红润,说话声音中气十足,脸上笑容满面。
想想也是,能隐居在这么个幽静秀丽的好地方,又被世人尊称为水镜先生,那自然是人如其名,为人清雅,德操高尚,看透世事俗尘,与世无争,与人为善,懂得生活情调。
“哪里哪里,贫道听闻水镜先生雅名,便与好友联袂登门搅扰一二,不便之处,尚请水镜先生海谅才是。”
左慈左手拂尘一摆,施了个无量寿福之礼,淡然言说,语气中既透着一股亲切,又带着些许清高孤傲。
既然是左慈出的主意,马腾也就将这等虚应琐事尽数交由左慈应对,他则本着少说多看的原则,只是在左慈身侧偶尔出声附和一二。
“哈哈哈,道长客气了,能得两位高人前来,蓬荜生辉,请!”
进得水镜山庄,顿时别有洞天。
如果说庄外依山傍水,尚是北方风景的话,那庄内则带有几分江南园林的意味,唤起马腾心中苏州园林之游的久远记忆。
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弯弯曲曲小径上,移步换景,如不是耳边传来左慈与司马徽的交谈声,马腾几会以为,自己正在江南某个古镇上信步漫游。
“呼~”
马腾轻轻摇头,长呼一口气,心中怅然。过了这么久,他已不得不认清现实,知道自己此世今生,只怕再也回不去自己熟悉的那个世界了。
看着左慈和司马徽略带诧异的征询目光,马腾微微一笑,问道:“庄前车马甚多,可是先生今日有客来访?如此我二人可真正是多有搅扰了。”
“哈哈...”,司马徽抚须大笑,“来者即是客,何来搅扰一说。今日也是恰好有几位左近才俊来访。”
“哦,原来如此。”
左慈状甚欣慰,高兴地接口道:“那贫道今日真是来对了,久闻颍川人杰地灵,名士辈出,今日能适逢盛会,我二人何其幸也。”
马腾在二人身后,笑而不语,实则内心也颇有些期待。
能前来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那肯定都是一方名士,而不是如他二人这般的西贝货,等会儿会见到哪些人呢?
穿过一片葱葱郁郁的青竹,司马徽带着左慈和马腾,来到一座木楼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