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恒现在已经下床开始慢慢的运动了,不过郎中还是说不能剧烈运动,他每天都闲的发慌,就只能找书看,这里没有什么之乎者也,也没有什么圣人道理,就连志怪小说都不多,最后就找了本游记看了看,也算是一番了解。
这是写在一百年前的一本书,秦地处西部盆地与中原分隔于函谷关,然后其他内容就和秦国无关了。
从西部森林而出的一条大江将中原与南部森林彻底分开,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水长城东流入海。
而在秦国统治中原的时候这条大江的北岸还是南部森林,当年中原烽烟四起,不少百姓和佣兵为了躲避战火,组成一个个的小团体不惜进入南部森林以求生路,经过数百年的开发探索,终于开辟出来了一大片的宜居区。
热衷的建国的人类纷纷在此处建立小国,却又被闻到血腥的中原大国一一吞没,直到战争平息,这片区域也变成了西燕国和南唐国的领土。
西燕与南唐界于横山,西燕北部为高原,南部为平原。
有一条大河名为天上河,由北部山脉发源,直流而下,撞击横山而东拐入海,走了个L。南唐便在这两水之间,南唐国西部多山,东部则是平原。
而天上河北段则是西燕与北赵的国界线。
北赵与东楚处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之上,没有任何天险,而这里却有一条人为的国界线,是一条路,通天道。
通天道是一条秦直道,南接大河北连雁门关,是保证雁门关兵力和粮草资源充足的一条大动脉。
在神州历战后1350年的函谷关协议中就有一条:中原各国必须无理由保证通天道在任何情况下畅通无阻,且通天道南北三十里内不建城池不设驻军。
雁门关,是中原抵御草原蛮族的唯一一处关隘,由中原四国共同出兵镇守,粮草辎重也都是共同承担,但是经过百年的演化,雁门关最多的是北赵东楚两国的军队,南唐和西燕多是提供粮草辎重。
苏恒看完整本书也大致了解了中原的地理情况,和一部分国家实际情况,中原南唐最为富庶,西燕国最穷。
看完书的苏恒,坐累了又去了老铁匠处,看老铁匠给他做的甲胄怎么样了,苏恒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甲胄的重要性,所以就拜托老铁匠给他制作一件甲胄,而且奢侈的连面甲也要,说是不想让自己帅气的脸庞毁了。
材料则是托赵忠运来数块钢材,老铁匠很乐意接受,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挑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