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推出的第四天,也就是八月十一,这天中午,胡不为还在店里吃面,就看到赵世将的贴身家将赵九急急忙忙的跑过来。
看到赵九,胡不为就知道朝廷又发生大事了,赵世将的消息灵通,每次朝堂上发生什么事,都是赵九过来报信。
他满心期盼会不会是陈正官的事情,要是他的事就好了。
赵九告诉胡不为,说是今天早上,御史陈正官上折子弹劾和国公赵宗懿事本朝最大的奸臣,罪名就是刺探皇帝的行踪,有窥测神器妄想谋朝串位的念头。
还说这次水灾就是因他而起,这是上天给予大宋的警示。
皇帝当场暴怒,说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赵宗懿犯了小错已经被禁足,已经受到了惩罚。而今陈正官又要上书弹劾,纯属捕风捉影,离间宗室感情,要他当着朝臣的面收回折子,并罚俸三年。
结果陈正官愣是梗着脖子一步不退,扬言朝堂上出了的奸臣,必须要清除才能安定太平,气的皇帝拿起龙书案上的砚台就砸了过去。
后来皇帝让人将他叉了出去,这家伙竟然在午门外跪地痛哭,把额头都磕破了,鲜血淋漓,现场惨不忍睹,好多大臣都在劝他认错。
赵九走了,胡不为心里一紧,觉得赵祯的口气好严厉,会不会是自己会错了意,反倒是害了陈正官?
陈正官是御史,本就有风闻言事的权力,现在要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收回折子,这就等于当面打他的脸,这个御史也算是做到头了。
至于罚俸三年,相比于退回折子,反倒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处罚了。
再一想,前天卢若愚过来得时候,自己曾经当着他的面,把让陈正官弹劾赵宗懿的事说了,卢若遇不是还说很好嘛,今天怎么又忽然翻脸呢?
接着往下想,赵祯号称仁君,据说包拯和他争吵过,连口水都喷到他的脸上,也没见受到什么惩罚。
今天为啥反应如此激烈?
细想了个把小时,胡不为才彻底的明白喊过来。心说自己的政治思维真的太差劲了,还好没当官,就这思路就是当了官也很吃力。
等到了下午两三点,店里的生意也清淡了,胡不为提着一罐子拉面去了午门。
离着老远,胡不为就看到好多官员围在一起,估计人群的中心点就是还跪着的陈正官。还有一阵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传来“陛下,奸臣不除,国无宁日。”
胡不为笑道,好厉害的演技,嗓子都哭哑了,这份“忠心”天日可鉴。
挤进人群,胡不为看到陈正官依旧还跪在地上,样子已经是灰头土脸,额头上还有一块巴掌大已经凝结的血迹,看上去还真的有几分惨不忍睹的感觉。
“陈大人,您这是何苦呢”胡不为提着瓦罐就蹲在陈正官的面前,用微不可见的动作点了点头,手上握紧了拳头示意他坚持到底。
“朝堂上的事我不懂也不想懂,您先吃碗面,等会要有力气继续哭。”
陈正官披头散发状似疯魔;“我不吃我要绝食,陛下一天不把赵宗懿这奸贼法办了,我就跪死在午门!”
“赵宗懿真这么坏?”胡不为还做一副天真状四处询问。
围观的官员们都白了胡不为一眼,这家伙是真傻还是假傻,事情的源头不就是从你这儿开始的吗,赵宗懿是好是坏你还不清楚?
不过陛下已经痛骂了陈正官,看样子已经是对赵宗懿网开一面了,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谁还敢再去触这个霉头。
“陈大人,一顿不吃饿得慌,您还是吃一点吧”胡不为继续劝说。
“我不吃”陈正官忽然站了起来,还把胡不为的瓦罐“咣当”一下给扔了。
好多人还在疑问,心说这是怎么回事?
陈正官已经抬脚往外走,嘴里还嚷嚷说我要与赵宗懿这个奸佞同归于尽,还大宋朗朗乾坤。
胡不为连忙快跑几步将他一把抱住“使不得呀陈大人,您会坐牢的。”
其他的官员这时也反应过来,拉的拉劝的劝,“陈大人,冷静冷静。”
陈正官还在奋力的嘶喊,都别拉我,我要手刃了这个奸贼!
说着说着,陈正官的眼泪都下来了,“额”的一下,竟然晕死过去了。
于是,拍背灌水掐人中,午门外又是一阵忙乱。
一会时间,从宫里出来一队人,走近了胡不为才看到,原来还是卢若愚在带队,身后还跟着几个侍卫。
那些个官员们看到有侍卫来了,还以为是皇帝气极,拍侍卫来吧陈正官抓到大牢里去,吓得都远远的离开了,生怕自己会沾染了晦气。
哪知道卢若愚看了下陈正官说:“把他送回去,再让太医院去他家瞧瞧,可不能就这么死了。”
一场风波算是化解了,众人全都散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