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家在山里住了大半辈子了,一家靠着打猎为生。
郭生警惕性很高,山里大大小小路径上的野兽踪迹基本看上一眼都知道会是什么野兽。
奶奶山,山有两峰,以此为名。
山中枯槁发黄的树支在苦冬中坚强挺拔的树干上瑟瑟发抖,地上有不少这样被裂风扯断的枯枝。
郭生踩积雪上的枯枝上“嘎吱嘎吱”,在视野的不远处却发现了端倪。
一个“死人”。
奶奶山的磷石犬牙交错,那人就背对着一块石头。
郭生连忙走了过去,右手手指头搭在那人的鼻孔处。
早就冻僵了,救不活了。
郭生甚至不知道这人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大雪早就掩盖了所有的足迹。
这人头戴着军帽,身着军绿色的秋装,一双眉毛如同剑锋,挺拔的鼻梁如同他背对磷石那样挺拔,只是面容有些稚嫩。
“是一个年轻的小战士!
就是这衣帽太单薄了,很显然撑不过这冽冬。”
猎人郭生的第一反应就是靠在那小战士身旁的一杆枪。这可不是猎枪,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汉阳兵工厂出来的真枪荷弹。
这玩意可金贵着呢,要是拿到山下的集市去换钱,那可是能换五六十块大洋呢。
这也算是承了小战士的情,郭生决定把这个战士入土为安。
夜里,郭生的媳妇眼睛擦的雪亮,直直盯着这把汉阳造步枪,就这么愣是盯了一夜,生怕这到手的五十块大洋不翼而飞。
第二天,郭家媳妇在家一直等着郭生揣着五十大洋回来,显然这是一笔不义之财。郭家媳妇老觉得右眼皮直跳。
郭生出门的时候,自己的媳妇是千叮咛万嘱咐。
郭生觉得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娶了一个好媳妇。能陪自己待在山里吃苦,也不怕自己得了这“五十大洋”卷腿就跑。
(五十大洋在那个时代可能够一个普通家不愁吃穿一辈子。)
郭家媳妇甚至已经盘算好了有钱以后得日子。
“养几头膘肥体壮的大黑猪!”
“再买一头能犁地的大黄牛。”
“瞧瞧自己的出息,那可是五十大洋啊,都可以去城里开个酒楼了!”
“算了,城里可不太安生。”
“我家郭生就是太老实了,不适合做营生。”
“对了,找个名医帮郭生瞧瞧这不得子的病根。嗯,先治病。”有了打算的郭家媳妇越来越觉得日子有了盼头。
送走了郭生,郭家媳妇还特意叮嘱郭生,卖了枪一定要给恩人弄一口上好的棺材。
当然,郭生去了集市可不能大摇大摆的扛着这把汉阳造。城里大多都是识货的人,万一被有心人留意到这飞来横财,岂不是徒增麻烦。这是自家媳妇的叮嘱,郭生牢牢的记在心里。
所以就提前准备了一捆干柴背在背上,然后就直接去了屠宰坊。
平时郭生有了多余的猎物也都会送进这里,换去家用。屠宰坊是本来是齐家的营生,这齐家以前的老雇主做生意向来公道,也不会亏了街坊邻居。只不过现在整个淮阳县变天了,齐家由大太太做主,三太太管账。
这三太太是出了名的喜欢克扣工人以及压榨佃户和猎户,原来齐家一只野兔能换二斤米粮。到了现在别说二斤了,就是一斤都缺斤少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