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齐家,自明朝起就一直落座在了淮阳县。
整个“府衙”内,井然有序,古有橫秋湖为齐家一景,只是听闻这湖就让齐家三百多口人撑一个秋天。湖里锦鱼绵绵不绝,偶有王八小鳖露出半个鳖头。
抓鱼的鸭子“嘎嘎”乱叫,不知道什么时候鸭嘴了多了一条小青鱼苗。
只是湖岸上来了一群人,这鸭子便觳觫不安,先是丢掉到嘴的嗟来之食,双翅在湖面上不停的扑腾,好像忘记了自己根本飞不起来,又一脑袋窜进湖里,湖面上便没()了踪迹。
只有条条波纹荡漾在湖面,这是它最后的倔强了。
“二少爷,主母差人来信了!”
“念!”
“是是是!”
一群二十来人围着一个十二三的小少年,说不上的殷勤,头前有开路的,左手撑袖遮阳的。身后又拥簇了一群莺莺燕燕的男男女女。
男的人高马大,鬓髯横坠,虎背熊腰。女的怯惬尾随,个个手持一盆通红的碳火,却没一人敢发出屑言碎语。
只见那少爷,手持鱼竿坠小鱼之饵,抖了抖手,就投进了湖里,鱼饵追寻刚才那只小鸭。
湖中刚才小鸭子所立之地,便是这小少爷让人强开的冬湖水。
这湖水四面皆是玄冰,唯独小少爷这里,有开春之暖。
“见字如面,我儿二子亲启
岁寒之临,便是我儿文龙生辰,娘亲所赶往返皆不及。我儿从小懂事明理,理当不会过多牵挂。佃农十有九八数千之人过不去这冽冬,娘亲奔波正是为此。
恐无暇顾及我儿,命人送我儿十三之岁一物。我儿虽然年幼却也颇有男子气概,所以为娘这礼物挑的却是军中之物。望我儿悉心照料,待此如宾。你父却嫌我送我儿之礼,弊大过利。
殊不知母亲我最知我儿心意,此礼为汉阳造,长有五尺有余。名为毛瑟88步枪,一是为我儿防身之用。二是枪托撰有“永携”二字,为我儿立志之任用。
望我儿不负为娘后望,不贪金银床帏之事,勤学刻苦。
至练枪一事,我命由革命军二团团长亲兵孔有为亲自教导我儿,望我儿聆听教会,再者莫理街坊闲言碎语。
后,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舟车劳马困顿,余十四日便到!
铁梦萦字!”
二少爷脑袋微微上扬,漏出一丝邪笑,但转瞬即逝。
“管家,今日到了什么日子了?”
“回二少爷的话,今天十三了。”
“侬,我娘这可是赶鸭子上架啊!嘿嘿!看来少爷我以后可没有好日子过咯!你说是不是啊,小鸭子?”二少爷这话仿佛是对着刚刚惊慌潜入湖里的鸭子说的。
管家闻言也感惋惜,谁不知道齐家世代长房从军,次房从家。
这齐家大少爷刚刚出事不久,齐家这盘军政菜,就要交给年岁刚刚十三岁的小孩子。
若是普通家的孩子,十三岁怕是还在尘学蒙读中。
“你去告诉县长一句,就说齐家二少爷明天要去他警察局里吃饭,问他敢不敢不让进门?”齐家二少爷只是有意无意的擦了擦嘴,这是多年的习惯。
要杀人的习惯!
少爷敢说这话是因为齐家,他作为管家当然也敢说这话,也因为齐家。
“是,少爷,这件事!我去安排,还有一件事要给少爷禀报!”管家已经有意无意的把二少爷这个称呼变成了少爷,就是因为这封信!
齐家要变天了!
管家附身在二少爷耳边禀告完,就急匆匆出门去了,一群人把二少爷围在火盆中间,只留出了向湖的位置,供二少爷欣赏。
那鸭子似乎也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猛的咬住鱼钩上的鱼饵。
却不料,那鱼饵上四根细小的铁刺用鱼饵上稍微一用力,那鸭子嘴瞬间血流如注。
二少爷只是轻轻一拉,那鸭子就被拖上了岸。
“去给胡屠夫送去!”二少爷对身边一位恶从吩咐到。
只见二少爷从拉鸭子上岸,然后一只脚踩在鸭子上,扔掉鱼竿,腾出双手顺利于鸭嘴中又拔出鱼钩,这一连串的动作异常熟练。
↑返回顶部↑